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百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张百熙

分类:【文化精萃】

清末教育家。字?秋,亦作冶秋。湖南长沙人。自幼敏而好学,27岁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督山东、广东学政,江西乡试正考官,皇子和诸王子弟的老师,国子监监酒,礼部侍郎等职。中日甲午战争时,屡陈兵事,上疏弹劾李鸿章妥协投降。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戊戌变法失败后,由举荐康有为而获罪,被革职留任。1901年与张之洞等拟定《钦定学堂章程》,力主推行新的教育制度,建立新的学校体系。1903年以后,又历任礼部尚书,全国会试副考官,户部邮传部尚书等职。毕生主要从事教育和科举管理事宜,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思想。一是学习西方,建立系统学制。1902年拟定了各级学堂章程,初步提出了关于中国学制系统的意见:分学堂为初等、中等、高等三段;蒙学、小学、高等小学、中学、大学、大学院六级教育体制。同年派四十余人到日本和西洋各国留学。请求开设大学预备科和速成科。设立医学实习馆、译书馆、宗室觉罗学堂等。二是设立学部,变通科学。中央应设教育行政机构――学部,管理全国学政。针对科举时弊,建议增设官制,变通科举,不拘一格,广收各式人才。三是重视建校与设科。早年在广州办“时敏学堂”,后来主持京师大学堂。1905年新设法政科、文科和工科等。极重尊师,为请吴汝纶,“具衣冠,伏释地下”,被后世传为美谈。其主要思想详见《进呈学堂章程》。另有与张之洞等合作的《奏请递减科学注重学堂折》、《请奖励职官游历游学片》、《重定学堂章程折》、《学务纲要》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