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张衡分类:【传统文化】 东汉时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旧时苏州丝织制造业所崇拜的行业神祗。字平子,曾任东汉太史令,掌天文地理,尤其善长机械制作,精通天文历算,首创观测天象的浑天仪和测试地震的候风地动仪。著有《灵宪》一书。通五经,贯六艺。作二京赋。由于苏州丝织制造过程中有纤接程序。以复杂且精细著称,慨因张衡精于算术和机械工艺。所以苏州织业机户供奉张衡为机户祖师。每逢年节及张衡生辰忌日,机户则燃香设供,叩拜行礼,祈求张衡保佑本行业繁荣兴旺,万事遂顺。 东汉伟大科学家,著名文学家、画家。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石桥镇)人。年少即善为文章,通《五经》、六艺,精天文、历算。两度为太史令,先后共14年。顺帝永和(136―141)初,出为河间王相,3年,治绩卓著。上书乞归,又征拜为尚书,不久去世。张氏科学成就卓越,尤以天文学为最。著《灵宪》、《浑天仪图注》,解释天、地起源与演化,为当时重要宇宙理论浑天说的集大成者。在世界上首先基本掌握月蚀原理。造漏水转浑天仪,用以演示天象。张氏于地震、地理、数学亦有深刻研究。顺帝阳嘉元年(132),造人类第一部地震仪,即候风地动仪;所绘制地形图流传数百年之久。其文学成就亦颇突出。《二京赋》将大赋推向高峰,为汉代大赋代表作之一。《四愁诗》为首创新体,奠定七言诗的形成基础。张氏性巧善画,为东汉六大名画家之一,惜其作品未能流传后世。据《后汉书?张衡传》,张氏留下科学、文学等方面著作共32篇。《隋书?经籍志》著录《张衡集》11卷,已亡佚。明人辑有《张河间集》。 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石桥镇)人。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受业太学,遂遍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曾作《二京赋》以讽世俗之奢,十年乃成。善机巧,尤精天文、历算等,安帝时拜郎中,再迁太史令。潜心研究,作浑天仪,著《灵宪》等。阳嘉元年(132),造候风地动仪。后迁侍中,常随帝侧以讽谏左右,宦官恐其讽己,共谗之。为明心迹,作《思玄赋》。永和初(136),出为河间相。时河间王骄奢,郡中豪强多行不法,他严中法度,惩治奸人,所在肃然有治。在任三年,上书求归,诏征拜尚书。不久病卒。张衡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其最突出的科学成就,是天文学研究。他继承和发展了当时的宇宙元气生成思想,在所著《浑天仪图注》中,提出浑天说,指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正确说明了天与地的关系。在另一部天文学著作《灵宪》中,明确认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并用“近天则迟,远天则速”的理论,解释了行星运行的速度快慢,与同地球距离的远近有关;还认识到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食因地球“?虚”而生,第一次正确解释出月食成因。他还巧于机械,按其浑天说理论制造了水力转动的浑天仪,上画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及互成24度交角的黄、赤道,演示天体运转现象。对于地震的研究,又是他另一突出的贡献。公元132年,他首创世界上第一部地震测量仪――候风地动仪,据载曾成功地记录了公元138年在陇西发生的一次地震。在数学方面,所著《算罔论》曾计算球的体积,并取用过π= 东汉伟大的天文学家,字平子,南阳西鄂 (今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 人。17岁时离开家乡,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历史古迹,调查民情风俗和社会经济情况。后来,又到首都洛阳参观太学,求师访友。汉和帝永元十二年 (100),由洛阳回到南阳,担任南阳太守鲍德的主簿。在此期间写了《东京赋》和《西京赋》,一直流传到今天。安帝永初二年(108),鲍德调离南阳后,张衡去职留在家乡,用了三年时间钻研哲学、数学、天文,积累了不少知识,声誉大振。永初五年他再次到京城,担任郎中与尚书侍郎。元初二年(115)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共14年,在天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著有 《灵宪论》论浑天的原理。他不仅注意理论研究,而且注重实践,他曾亲自设计和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并于顺帝阳嘉元年 (132) 制成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张衡亦是数学家,著有 《算网论》,还是东汉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同时还被人列为当时的六大名画家之一。据 《后汉书?张衡列传》记载,他共留下科学、哲学、文学方面的著作三十二篇。1956年,郭沫若为他题碑文: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 令人景仰。” 东汉天文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召县南)人。少入太学,通五经六艺,尤精于天文、历算,喜研《太玄经》,也曾涉足于“卦候、九宫、风角”阴阳之术。以“不耻禄之不伙,而耻知之不博”为信念,谦虚严谨,好学不倦。抱定“约已博艺,无坚不钻”的决心,潜心于学术研究。情尚清静,不好交结俗人,早年屡招不仕。安帝、顺帝年间,两任太史令,后任侍中。永和初,出为河间王相。官至尚书。创制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即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亦称候风地动仪)。初步认识到月食的成因,说明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食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 虚”)而产生的现象。 提出五星视运动的理论,以“近天则迟,远天则速”,解释五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之间的定性关系。在地理学方面,曾绘制一张地形图,流传数百年;在数学方面,取用过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