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衡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张衡墓

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南阳县城北25公里石桥镇,墓高8米,周长79米,占地5000平方米,墓冢周围砖砌甬道和围墙,松柏成林。唐代诗人骆宾王曾在墓前留有诗文。宋天圣年间(1023-1031年),曾发现张衡的墓志铭,后遗失。现墓前有石碑三通,清重刻明“重修汉征尚书张公平子墓碑”,记述张衡的品德、学术上的成就和此墓发掘经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桥镇。张衡(78―139),字平子,东汉南阳人,著名科学家、文学家。他精通五经六艺和天文历算,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创造了观测天象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了测报地震的候风地动仪,著《灵宪》等书,解释四季变化、月球盈亏和日食成因。文学上有《二京赋》、《归田赋》、《四愁诗》、《同声歌》等传世。死后归葬于南阳故里。墓高8米,周长79米,面积5000平方米,墓冢周围砖砌甬道,并设围墙,遍植松柏花草。唐诗人骆宾王有凭吊诗文。墓前立碑三通,一为明嘉靖四十年(1561)“重修汉征尚书张公平子墓碑”;一为清光绪八年(1882)重刻,碑文记述张衡品德学术成就以及张衡墓的发掘经过;一为1956年10月郭沫若题词墓碑。张衡的墓志铭曾于宋天圣年间(1023―1031)发现,后遗失。1963年修建陈列室,展示有关张衡的史迹资料。

张衡墓位于河南南阳市北25公里处的石桥镇小石桥村西。现存墓冢为1952年重修,高8米,周长79米,周围砖砌甬道,并围以花墙。花墙正面一月洞,门前两侧分立“汉征尚书张公平子墓”碑两通,一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所立,一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5年)重刻,均加碑楼。墓前立有碑石,上刻有郭沫若题词:“张衡(78-139年)东汉末叶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两京赋在汉代文学史中有优越的地位。但在天文学方面,他也有独创的成就。年四十(117年)制成浑天仪,以测地震。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墓前原有庙,清代已废。墓北200米处,有“平子读书台”。建国后将墓修建为陵园。墓东半公里处有一鄂城古寺,寺东一公里白河岸的夏村,即为张衡的故里。

张衡字平子,东汉南阳郡鄂县(今南阳市石桥镇)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和文学家,其一生不愧为“全面发展的人物”。于文学,不仅有规模宏大的《两京赋》,尚有形式短小的《归田赋》、《四愁诗》、《同声歌》等,写景抒情,在五、七言诗发展史上皆占有一定的地位。于天文学,他曾两度担任掌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所创制的“浑天仪”和“地动仪”都是世界上最早观察天象及测定地震的仪器,并第一次正确解释了月食的原因,说明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食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在其所著《灵宪》一书中,明确地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张衡在文学与天文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为人尊敬,受人景仰,如何继承与发展其天才的创造发明则为人们拜谒其墓应予以思考的。唐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有《题张衡庙》绝句即写及此:

远俗只凭淫祀切,多年平子固悠悠。

江烟日午无萧鼓,直到如今咏四愁。

人们祭祀古人不能只出于淳朴之情,而应知墓主其人其事,并发扬光大,可惜张衡庙尚未摆脱这“远俗只凭淫祀切”,以致张衡至今尚在吟咏其《四愁诗》,为其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操劳慨叹!

张衡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