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衡的哲学思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张衡的哲学思想分类:【地域文化】 张衡是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人。汉章帝永和三年(78年)生于一个官僚家庭,少年入京师游太学,通五经、六艺。其后不事科举,不应征辟,专门潜心研究天文、历算之学。他从扬雄的《太玄经》中得到启发,充分发挥了创造精神,写成《灵宪》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天文理论著作。他在天文和数学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详见本书另章,这里不再重复。 张衡的世界观继承了先秦以来中原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思想传统。他在《灵宪》一书中,提出了天体形成与运行的规律,作为他世界观的基础。张衡把宇宙开始形成的阶段名之为“太素”。在此以前是什么呢?太素之前是虚无,他说:“太素之前,…寂寞冥然,…其中唯虚,其外唯无。”但这虚无并不等于甚么也没有,他说:“如是者永久焉,斯为溟粹,盖乃道之根也”(《灵宪》)。既然有了“其中”“其外”就有了空间,既然具有“永”和“久”就有了时间;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及运动存在的最基本的形式,“乃道之根”,即宇宙万物生生之道的条件和根据。张衡还对时间和空间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说:“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他深刻认识到时间绵延和空间无限,以及两者不可分离的辩证关系。张衡把“从无生有”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从而否定了唯心主义对于世界起源的种种奇谈,使得“开天劈地”、“搏士为人”、以及“世界末日”等神话显得极为荒谬。 张衡说:“道根既建,自无生有,太素始萌”。他说太素是一团混沌的元气,它作为道的躯干,“道干既有,万物成体”。张衡以时间和空间阐述宇宙形成的本质,又以太素即元气作为万物起源的基础。他认为,由于元气运动,刚柔始分、清浊异位,才形成万物。他还认为,宇宙形成之后,有象可效,有形可度,但没有文明和文化,而文明和文化要经过人类创造性的活动才能产生。“于是人之精者作圣,实始纪纲而经纬之”。这种认为只有人的力量才能创造出历史文明,强调人类在宇宙间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是很富有积极意义的。 张衡生活在东汉谶纬盛行的时代,但他自己却不信谶纬。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年),张衡上书揭露谶纬的虚妄。他说:汉代取代秦王朝,是件大事,但当时无一人引用过谶纬。当时最喜讲术数的夏侯胜等人,也从未提过谶书。刘向、刘歆校书秘阁,也没有将谶书编入目录,可见当时并无此类书册。成帝、哀帝以后,它才出现于世。谶纬书中内容错乱,一卷之中,互异数事,矛盾百出。前汉贾逵曾摘谶文30多条,天下最善于言谶的“大师”也不能解答,哪里会是圣人之言呢?王莽篡位,酿成汉代的大祸,谶纬也没有作出预告。可见它是在哀、平之际,由虚伪之徒伪造的。现在把六经的谶纬当成经典,但拿来推言灾异,都无效验。好比画工不善画犬马;而善画鬼怪一样,因为实物画得唯妙唯肖很不容易,而鬼怪可以信手涂抹,无所验证。请将所有的谶纬全部禁绝,以澄清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东汉时期,中原人士反谶纬的不乏其人,但具体而系统地写成奏章,像一道战斗的檄文一样,直接呈给皇帝的,这却是唯一的。张衡生于白虎观会议的前一年,白虎观会议已将谶纬之言法典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汉顺帝又以振兴谶纬化了的儒学为己任,张衡痛快淋漓地揭露了它的矫伪虚妄,就更是不容易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