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弥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弥封分类:【传统文化】 科举考试中试卷糊名之法。起于唐代武则天时,至宋代成为定制。清代乡试、会试,均采用弥封制。士人书写用墨,其试卷为墨卷。弥封官将墨卷封藏其应试人姓名,按《千字文》“天地玄黄……”次序编号,用红色书写号码;再交誊录用红色誊写,称为朱卷;誊本(即朱卷)送考官评阅取中后,按红号调取墨卷,开封唱名写榜。 科举时为防舞弊而采取的一种考试方法,亦称糊名。唐“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曰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刘?《隋唐嘉话》)此为弥封之始。宋太宗规定殿试试卷糊名。宋真宗命令礼部考试一律采用此方法,后遂成为定制。从宋咸平二年(999年)始,直至清代,礼部和乡试皆采用弥封。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设眷录院。考试时,先由弥封官将考生试卷写姓名处反转折叠,封藏其姓名,然生用纸钉固,上盖关防。另由眷录院书吏抄试卷副本,送考官评阅。至考官阅文取中,即按取中的副本编号调取正本考卷,拆封检试姓名,然后才唱名写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