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斗米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06 五斗米道

道教派别。亦称米道、鬼道。东汉顺帝(126—144)年间张陵创于四川鹤鸣山(一作鹄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县)。入教者须出米五斗,故名,道众尊张陵为天师(一说张陵自称天师),遂又称天师道。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奉老子为太上老君。张陵死后,子张衡、孙张鲁相继在四川传道。东汉末,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政权达30年。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投降曹操。西晋后,教派分化。一部分在士大夫中传播,一部分在下层民众中间秘密流传。南北朝时,嵩山道士寇谦之吸收儒家思想,清整道教,创立以礼拜修炼为主要形式的北天师道;庐山道士陆修静采纳佛教义规,制定较为系统的斋戒仪范,是为南天师道。唐、宋以后,南北两派与上清、净明、灵宝等派互相影响交融,到元代演变为正一道。

五斗米道

宗教流派。亦称天师道。东汉顺帝 (126~144年)时张陵创于鹄鸣山。尊崇黄帝、老子,并以神仙崇拜及方术为教义特征,追求成仙与消灾灭病。其教义大旨有:诵习《五千文》(即《道德经》);不妄祀;有罪首过;符水治病;用章表与鬼神为誓约;修路;行黄赤之道(即男女和合之法);立二十四治,置祭酒;收信徒米五斗。当时信徒遍布巴蜀,影响远及洛阳,而且经张陵之孙张鲁的弘扬,形成气候,被视为道教的开端。

五斗米道

见“宗教”中的“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

又称“天师道”。早期道教派别之一。东汉顺帝(126—144年在位)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因入道者须纳五斗米,故名。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张陵死后,其子张衡、孙张鲁继续传道,并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政权近30年。东晋时,孙恩、卢循曾利用五斗米道发动农民起义。北朝道士寇谦之在魏太武帝支持下,改革道教,代张陵为天师,形成以礼拜修炼外丹为主要形式的北天师道。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吸收佛教思想和仪式,形成南天师道。唐宋时期,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净明等符箓派逐渐合流,到元代演变为“正一道”。

五斗米道

早期道教的一个派别,亦称米道、鬼道。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一作鹄鸣山,今四川大邑境内)创立。因受其道者须交纳五斗米,遂得名。《后汉书·刘焉传》记张道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米贼。陵传子衡,衡传于鲁。”据《三国志·张鲁传》载: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尊称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以祷祝符水给人治病为主要活动内容。张道陵死后,其子张衡继续传布五斗米道。除了用符水治病以外,还设立“静室”(一作“净室”),“使病人处其中思过”。其道徒有祭酒和鬼吏,祭酒主传授老子《道德经》;鬼吏主为病者请祷。张鲁继承父祖业,开始传布五斗米道时,自号“师君”,称初来学道的人为“鬼卒”,入道较久已受箓的为“祭酒”, “祭酒各领部众”,即“鬼主”,也就是小头目;带领部众更多的大头目叫做“治(一作理)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三国志·张鲁传》)。他在刘焉支持下占领汉中后,又增加了五斗米道的一些内容。实行政教合一,“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 (同上),他还叫“诸路祭酒各起义舍于路”,里面备义米、义肉,让“行路者量腹取走”,不收任何费用。民犯小过,罚修路百步,犯法者,先原谅三次,仍不改正而后行刑。张鲁治汉中将近30年,当时汉中成了人民避难的“乐土”,《后汉书》称赞说:“民夷俟向”,《三国志》亦曰:“民夷便乐之”,“朝廷不能讨”。张鲁后投降曹操。相传西晋永嘉年间,张鲁之子张感自汉中移居江西龙虎山,尊张道陵为掌教和“正一天师”,有此世代传袭“天师”道号,故五斗一米道亦称天师道。晋代以后,五斗米道继续在民间传播,陈瑞、李雄、孙恩、卢循等都曾利用五斗米道组织农民起义。南北朝时,北魏道士寇谦之改革天师道,创“北天师道”,南朝宋道士陆修静、齐梁道士陶弘景广著道经,创“南天师道”。到唐宋时,南北两派合流,以后到元代演变成“正一道”。

五斗米道

四川早期民间道教一大派。又称米道、鬼教。东汉顺帝时 (126年~144年),沛人张陵在大邑鹤鸣山 (一作鹄鸣山) 创立。因人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名,又称米贼。后因道徒尊张陵为天师 (一说张陵自称天师),也称天师道。传说汉安二年 (143年) 已定传教点为二十四治,绝大多数分布于今川西北一带。陵死,传子衡; 衡死,传子鲁。祖孙三人被后世呼为三张,称陵为天师,衡为嗣师,鲁为系师,即三师之谓。但史载较详的是张修和张鲁。光和 (178年~184年) 中,张修在汉中行五斗米道,以 《老子》 为主要经典。张鲁杀修夺位,实行政教合一,自号 “师君”,设置义舍救济流民,春、夏禁杀、禁酒,道民有小错令修路百步除罪。初学道者,名鬼卒,道徒中的骨干,名祭酒。相传新增传教点八游治,雄踞巴、汉30年,民夷乐之。建安二十年 (215年) 投降曹操,五斗米道也随之传往北方中原地区。以后随晋的统一,向全国扩展,成为道教正宗。后名称几经变易,由五斗米道而天师道,而龙虎宗,而正一道,延续至今,成为中国道教史上资格最老、活动历史最长的一个道派。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