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彝族的丧葬习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彝族的丧葬习俗分类:【中国民俗】 彝族的丧葬习俗,隆林县与那坡县略有差异。在隆林县,过去曾实行火葬,后来改为土葬。土葬习俗大致如下:老人逝世后,入棺时,棺底垫一块白布,身上盖一块白布,两腋一边夹一个鸡蛋,一边夹一块糯米粑粑。孝子孝女佩带火麻叶作为服孝的标志。吊丧客到齐后的黄昏,师公开始念经超度亡灵,一直念到第二天出殡。出殡时,来吊唁的人都加入出殡的队列,送棺上山安葬,因此送葬的队伍一般都较庞大。主家杀牛一头,大羊一只,小羊两只,大、小猪三头,宴客二至五餐。另杀一头牛并分成若干块,吊丧客回去时给他们带回家。丧家所杀的牛和猪的全部心、肝、肺等内脏都收起来不吃,待安葬完毕后到至亲家为逝者安小神位时,祭了亡灵再吃。葬后满月时请师公到家里来扫除邪怪。这天亲戚们每人带一个约三斤重的糯米粑粑,外加一箩饭、一瓶酒、若干香纸等到丧家来祭奠亡灵,丧家杀一只羊宴宾。 在那坡县,父丧在门口插五支白旗四支花旗,母丧在门口插五支花旗四支白旗,并鸣枪三声报丧。若是母丧,还要一大早赶往舅家报丧。不论男女逝者都由其兄弟帮洗身、换穿新的花衣服、包新的白头巾和白绑腿。祭丧时杀一头牛(也有杀一只猪的),杀后摆在家门口,头朝家门。第一天晚上师公坐在门口念经,第二天晚上女婿手拿花纸扇通宵达旦地唱哀歌。出殡时,子女、女婿均披白布戴孝,亲戚们围棺唱哀歌。然后,大家打铜鼓把灵柩送出门,吹五笙把灵柩送到村外路口,无乐声把灵柩送到墓地。埋葬时,随棺埋一只水牛角,民间认为,老虎怕水牛,在墓中埋一只水牛角可镇住老虎,使它不敢来吃尸。父逝戴孝三个月,母逝戴孝半年,民间认为,母亲抚养子女要比父亲辛苦,所以孝期要加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