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彼岸寺石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彼岸寺石幢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偃城县城内西街彼岸寺旧址内。该幢为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建造,最上部为砖石结构,其余全系用巨大的青石雕琢对接而成。高12.18米。幢分基座、碑文、造像三层,连接处均以巨石雕刻衔扣。幢基为直径5米的八角香水海池,池底有船、蛟龙、鱼鳖等图像。池岸环列亭台楼阁、高山流水、仪仗出行、銮车肩舆及佛传故事等。池底正中竖立八角须弥座。中层是正方形抹棱碑,碑文为篆体,首行题曰:“重修许州郾城县彼岸寺碑铭”。文字剥落严重,行数及每行字数不明,刻立年月及撰书人已不详。大意是记述尉氏僧人契宗大师于太平兴国年间来此募资重修彼岸寺的情况。上层为八棱造像碑。此幢设计精巧,造型别致,挺拔雄伟,雕刻工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位于郾城县第二中学校内。刻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石幢通体高12.18米,有底盘、基座、篆文碑、造像碑、幢顶等,系青石雕成。底盘上雕亭台楼阁、历史故事;基座雕天龙八部形象、四大天王像。篆文碑上镌《重修许州郾城县彼岸寺铭及碑文》,皆八分小篆,碑高3米余,重9吨有余。造像碑共雕罗汉及佛像480尊,幢顶置一宝瓶。石幢造型优美,挺拔壮观,为难得的石雕艺术珍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