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待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待诏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意谓等候帝王诏书,为朝廷供职。汉代将有才技而又无官职者,征召到京待诏,有待诏公车,特别优异者为待诏金马门,均候命备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以待诏为横海将军。”唐代置翰林院,养文词经学及医卜之士以待诏命。唐代张祜《病宫人》:“药饵无征待诏愁。”唐玄宗设立“待诏”一职,称翰林待诏,专管文辞批答之事,后改为翰林供奉。宋辽依旧。辽有翰林画待诏名目。明、清时代仍养文学之士及有医、画诸技艺者于翰林院以备用。宋、元时代,民间对各项手艺人尊称为待诏。《元曲选》白朴《梧桐雨》第4折:“这待诏,手段高,画的来没半星儿差错。”《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璩待诏问:‘府干有何见谕。’” 官名。汉时以才技征召未有正官者,使之待诏,有待诏公车、待诏金马门等名目。北齐后主置文林馆,引文学之士充任,称为待诏。唐代初期,以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等有专长之人入值于翰林院,以备待诏;玄宗时置翰林待诏,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等。后改为翰林供奉。辽代有翰林画待诏。明、清于翰林院中仍置,但地位较低,秩从九品,掌校对章疏文史。 宋元时对各类技艺之人的尊称。待诏本意为等待诏命,汉代征士皆待诏公车,其尤优异者待诏于金马门,以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北齐后主置文林馆,以文学之士充之,称为待诏。唐置翰林院,文词经学之士及善于医、卜等专门技艺者,皆入值其中,待命供奉内廷,因有画待诏、医待诏等称。宋代以书、画、琴、棋等艺事进者,亦授待诏之职。故民间借待诏称呼技艺之人,寓称美其技艺高超将受召用之意。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太宗好琴棋,待诏多江南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邻居道:‘莫说!他有个花枝也似女儿,献在一个奢遮去处,这个女儿不受福德,却跟一个碾玉的待诏逃走了。’”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