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光启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徐光启墓

分类:【传统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原名南丹公园)内。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谥号文定,上海人。明末进士,曾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是我国第一位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爱国科学家。有《几何原本》等学术译著,所著《农政全书》总结了中国历代农业生产经验,被公认为世界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之一。1633年11月8日于北京逝世,1641年归葬于故乡上海。墓茔所在地原系肇家浜等河道汇合处,徐氏子孙后来多居于这一带,遂称徐家汇。墓地有徐光启夫妇和4个孙子的墓穴。徐光启墓为明代式样椭圆形大墓,高2.2米,占地300平方米。墓碑“明徐光启墓”,系今人苏步青书题。墓碑正前方有徐光启半身塑像,用花岗岩凿成。墓左侧新建徐氏手迹碑廊,且保存石马一匹。1994年在漕溪北路南丹路口,新置徐光启铜坐像,高3.2米、宽3.25米、重3000公斤。

徐光启墓位于上海徐家汇南丹路光启公园内。徐光启(1562-1633年),我国明代著名的爱国科学家,祖籍江苏常州,先辈从河南南迁,本人出生在上海城内太卿坊,其故居九间楼现在依然在上海南市区乔家路,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徐光启幼年在龙华寺白莲教院读书,以后亦农亦读,20岁中秀才,42岁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和文渊阁大学士。他在主持修订《大统历》时,亲临观象台观察,不慎跌伤腰膝,后积劳成疾,病逝北京。崇祯皇帝为此辍朝一日以示哀悼,并谥号文定,派专使护送灵柩回上海。但是,徐光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贡献和地位,并不在他的官位政绩,而是他以毕生精力从事农业实验,引进和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明朝末年西学东渐,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知识通过传教士的活动也传入中国。对此,徐光启审时度势,直面对待,一方面,他不但自己领先洗礼奉教,而且在上海建造祈祷所,请传教士来传经布道,把天主教传到上海;另一方面,他热忱地学习和研究西方的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火器等方面知识,在上海城西南建造农庄别业进行农业实验。他除了翻译欧氏《几何原本》(是我国最早介绍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著作)外,而且把自己的研究所得总结成50万字的农业大百科全书《农政全书》。

徐光启逝世后,灵柩于1641年始落葬在他的农庄别业。墓地占地20亩,墓前有华表石坊,墓道两侧有石羊石马石翁仲。此后徐氏后人聚居在这里守墓,因这里是肇家滨、法华泾和蒲汇塘三河交汇处,遂称徐家汇。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天主教会纪念徐光启逝世270年,在墓前竖起了刻有徐光启事迹的十字架。清末以后,徐墓逐渐衰败,到抗战后几乎已成一片菜地。1956年,在徐氏后裔和族人请求下,上海市文化局接管徐墓,动迁菜农,进行复原修葺。20世纪60-70年代徐墓再遭洗劫,华表石坊石兽和十字架全被推倒砸毁,墓地也被占用。后收回墓地,辟为南丹公园。1983年纪念徐光启逝世350周年,上海市文管会、上海市园林局对徐墓再次进行全面修葺,竖碑立像建碑廊,并把南丹公园改名为光启公园,作为永久纪念。现在徐光启墓不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上海旅游文化的著名景点。

今天的徐光启墓,坐落于光启公园东北一片坡地上,墓区用花岗石砌成两层平台,土石堆成的拱圈形墓,四周用花岗石围护,位于平台正中。墓前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题的墓碑:“明徐光启墓”。平台前还安放了一尊徐光启的胸像,基座上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的题字。墓的东西两侧,西面是劫后残存的几尊石人石兽点缀在坡前道旁。东面是1983年修建的碑廊,朝向北面的是当代著名画家程十发摹写的徐光启画像和清代学者查继佐撰写的徐光启传;碑廊南面是徐光启的墨迹,包括他的《几何原本?序》和致亲友的尺牍,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徐光启抄录的唐代诗人李颀的诗作:

为政心闲物自闲,朝看飞鸟暮飞还。

寄书河上神明宰,羡尔城头姑射山。

表达了他磊落坦荡的胸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