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徐铉

分类:【文化精萃】

五代、宋初著名文字学家、文学家。字鼎臣。原籍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徙居扬州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少能文,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初仕吴,又仕南唐。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历任给事中、右散骑常侍、左常侍。淳化二年(991)因事贬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病卒。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不喜佛学而好神怪。精小学,好李斯小篆,臻其妙,隶书亦工。精通文字学,与其弟徐锴齐名,号“大小二徐”。雍熙二年(985),受诏校定《说文解字》,校正原书脱误,增加反切,增补注释,并增加新附字四百零二个,世称“大徐本”。铉能文工诗,才名冠于一时。文思敏捷,往往操笔立就,“故其诗流畅有余,而深警不足”(《四库全书》卷一五一),其文多骈俪之辞,其中《李后主墓志铭》较著名。其婿吴淑编有《骑省集》(一名《徐公文集》)三十卷,今传,其中前二十卷为仕南唐时诗文,后十卷为归宋后所作。有小说《稽神录》六卷。参与《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编纂。传在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三,《宋史》卷四四一。

北宋语言文字学家、书法家。字鼎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幼年丧父流寓广陵(今江苏扬州)。与弟徐锴同承母教。10岁即能属文,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初仕吴,继仕南唐。归宋后,官拜太子率更令等职。为人简淡寡欲,然好神怪之说。又精于李斯小篆和隶书,往往尽臻其妙。李斯所写的秦代铭功刻石,赖其摹写而传世。又精于小学,对《说文解字》的研究颇深。与其弟徐锴并称“大小徐”;所作的《说文解字》的整理本,亦称为“大徐本”,以别于徐锴所作的《说文解字系传》(世称“小徐本”)。

宋太宗雍熙三年(986),他在任右散骑常侍时,受诏与句中正等共同校定《说文解字》。《说文》形体原以小篆为主,但随着字形自篆经隶而楷的改易,体势已往往与篆书不相一致;同时,音随时变,古今不同,形声字之声旁的读音已有很大的变化。而唐代李阳冰刊定《说文》,昧于六书之义,排斥许说,自为臆解。至此,许慎原书已失其真,无复旧观了。徐铉校订《说文》,首先恢复了原书的卷次,将李阳冰妄改的20卷,仍照许慎原说,定为15卷。以其卷帙浩繁,每卷再析为二,得30卷。在文字的形体上,徐铉一方面改写了传本的讹谬,驳正了李阳冰的臆说;另一方面又博采众家之说,以明正体俗字。许慎的注解,词简义奥,不可周知;诸儒的笺述,若有可取者,徐铉往往取以附益,尤以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为多。诸家无说解者,则以“臣铉曰”、“臣铉等曰”的案语标明,以参校异同。对于文字的本身,凡已见于《说文》本书而失载的,均补入正文中,共有19字。凡经传典籍中相承使用而《说文》未收的,以及时俗广泛使用的俗体字为《说文》所不载者,徐铉则将它们加上解说,附于各部的正文后,称为“新附字”,共得402字。这些新附字,有不少是通用的俗体字,为历代正统的文字学家所轻视,而徐铉据实以收入,为辨明文字发展的轨迹,不无裨益。《说文》原书,因东汉时尚无反切之法,故许氏对难字仅标以“读若”、“读曰”等字样。历代传抄中,后人往往补入反切音读,但互有异同,漫无标准。而徐铉取唐代孙?《唐韵》的音切,加注于每字之下,以方便时人。《说文解字》经徐铉在形、音、义上的整理和驳正后,基本恢复了许书的原貌,使后人得窥许书原旨。清代学者的《说文》研究,基本是以“大徐本”为标准的。

徐铉除校订《说文》外,尚有《说文质疑论》、《江南通志》等著述,惟未见传本。今有《徐文公集》、《稽神录》存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