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铉的说文研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徐铉的说文研究分类:【传统文化】 徐铉(917―992),五代时期文字学家。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字鼎臣,徐锴兄,世称大徐。初仕吴,又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入宋,太祖时任右散骑常侍,又迁左常侍。宋太宗雍熙元年,奉命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校订《说文解字》,雍熙三年完成,由国子监雕版。又参与编纂《文苑英华》,另有《徐文公集》三十卷。 由于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用小篆写字头,魏晋以后的人一般都不认识;由于汉语语音在南北朝时变化很大,《说文解字》所载形声字与其声旁的读音,有很多已经不同,所以人们在传抄时往往错讹;加上《字林》、《玉篇》等收字较多,注音用反切,释义较详,比较符合人们的需要;所以,尽管在学术上《说文》高于《字林》、《玉篇》,但在应用上,人们更重视后者。正如徐锴所说:“自《切韵》、《玉篇》出,《说文》之学湮废泯没。”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擅长写篆文,曾重刊《说文》,在当时对宣传《说文》有积极作用,但他把《说文》中与唐代不合的字形字义妄加修改,严重损害了《说文》。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徐铉等在奉旨校订《说文》时,多方考证,审慎校勘,改正了传写中的诈讹,基本上恢复了许书的本来面目。他们还用孙?《唐韵》反切,取代了《说文》中的原有注音,使之更一致更准确。他们把《说文》说解中用过而字条未收的字,把经典中用过而《说文》未收的字,以及虽不见于经典但在当时已常用的字,共402个,作为新附字,分别插入各部的后面。经徐铉等校订过的《说文解字》,一直流传至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