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德日灰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德日灰尼分类:【传统文化】 赫哲语音译。“结婚”之意。旧时黑龙江赫哲族的婚礼仪式。结婚当天,新郎身穿长袍,并系腰带、荷包,肩上斜披宽红带,由伴郎陪同,骑马前往女家迎亲。冬季用彩车或搭有彩篷的狗拉雪橇;夏、秋季则划船跟在后面。由儿女双全、有丈夫、善治家的老年妇女任娶亲婆,并有童男童女各一人同行押车(船),亲友数人陪同迎亲。迎亲人数必须是单数,迎娶新娘返回时即成双数。女方先设宴招待新郎一行,然后,身穿红袄红裤,头挽发髻、戴鲜花、蒙着红巾的新娘,由其兄或姐夫抱上彩车或雪橇,带着衣物、箱柜等嫁妆,哭别亲人,在送亲队伍的陪同下前往夫家。新娘到达新郎家,由伴娘扶下彩车或彩船,与新郎同拜天地,时间一般选在黎明时分,因为赫哲族认为天刚破晓是吉祥兴旺之兆。室外设香案,上摆供果、馒头和酒,焚“僧其勒”香草。在新郎的伯、叔等长辈的主持下,新郎、新娘来到案前举行拜天地仪式。接着,新娘由伯母、婶母或伴娘扶至洞房门口,新郎手持马鞭或秤杆,将新娘的蒙头红巾挑起,并甩到房门的屋顶上。新娘一进洞房,新郎的弟、妹和嫂子们便把准备好的高粱、大豆、玉米、谷子、绿豆等撒在新娘的头上,并在门外放起鞭炮,敲起锣鼓,表示驱逐邪恶和保佑家宅平安。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先拜祖宗牌位,聆听家族长者对新娘的训话,要求新娘如何当好媳妇,并向祖先祈祷。然后,新娘睑朝墙,背向外地坐在炕上,直至送亲的娘家人宴罢回家,才能下炕走动。这时,新郎的亲友开始入席,新娘要一一拜认,为之装烟、倒茶,以示恭敬。宴席上,要给新郎吃猪头,给新娘吃猪尾巴,表示今后夫领妇随,和睦度日。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共吃面条,表示夫妻恩爱天长地久,健康长寿。第二天清晨,新娘要早起,拜见公婆,然后用陪嫁的小斧子劈木柴,要劈得长短、粗细大体一致,并捆成两捆,旨在亲友、邻里面前显示自己勤劳能干、善于治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