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必兰纳识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必兰纳识里分类:【传统文化】 原名只剌瓦弥的理。元代翻译家。北庭(治今新疆吉木萨尔)人。畏兀儿族。自幼习熟畏兀儿文与梵文,后又习汉、藏文及中亚诸国语。大德六年(1302)奉旨代成宗帝出家,受戒于帝师八思巴,赐名必兰纳识里。因从事各种文字的佛经翻译及各国使节朝贡文书、表章的翻译,成绩卓著,至治三年(1323)受职诸国引进使。至顺二年(1331)加号普觉圆明广照弘辩三藏国师。同年因涉及叛逆事件受诛。所译汉文佛经有《楞严经》;梵文佛经有《大乘庄严宝度经》、《乾陀般若经》、《大般涅?经》、《称赞大乘功德经》;藏文佛经有《不思议禅观经》等。 (13世纪初)元代维吾尔族僧人,北庭感木鲁(今新疆哈密地区)人。精通西域各种文字。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奉旨从帝师授戒,以代替皇帝出家,并被赐“必兰纳识里”之名。他翻译的佛经有:由汉文译为回鹘文的《楞严经》,由梵文译为回鹘文的《大乘庄严宝度经》、《般若经》、《大涅?经》,由藏文译为回鹘文的《不思议禅观经》等。他曾任多种政府官职,为诸国引进使,赐金印,又加号国师,赐玉印。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因涉安西王子谋为不轨案,被诛死。 元代维吾尔族佛教高僧。北庭感木鲁国 (哈密) 人, 原名只剌瓦弥的里。从幼年通熟回鹘文, 并 “能贯通三藏及诸国语”。元大德六年 (1302), 他 “奉旨从帝师受戒于广寒殿,代帝出家, 更赐今名”。元仁宗“皇庆中, 命? (翻)译诸梵经典”。延钓年间, 元朝皇帝特赐给他银印,授职光禄大夫。他通藏文, 兼来使译员。据学者研究, 他从汉文译为回鹘文的经有 《楞严经》, 从梵文译为回鹘文的有 《大乘庄严宝度经》、《乾陀般若经》、《大涅?经》、《称赞大乘功德经》。从藏文译为回鹘文的有 《不思议禅观经》 等。他所译 “有司阅其物色,与所赍重译之书无差少, 众无不服其博识, 而竟莫测其何所从授, 或者以为神悟之”。可见他所翻译的佛经达到极高水准, 为世人叹服。由于他在佛教学术上的崇高地位, 元英宗至治三年 (1321), 授予他沙津爱护持的尊号, 赐金印。元明宗至顺三年 (1332) 加法号为普觉圆明广照弘辩三藏国师, 又赐玉印。他除了从事佛经翻译、学术研究外, 曾担任过多种官职。后由于参加 “谋反”, 被诛。他作为一位贯通维、汉、藏、梵文的大师级学者, 在维吾尔族文化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