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怯薛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怯薛

分类:【传统文化】

蒙古汗国及元朝时期,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宿卫军。怯薛为蒙古语,分班宿卫之意。怯薛军的成员称为怯薛歹,最早源于草原部落贵族亲兵。成吉思汗时置。成员多由万户、千户、百户、十户长之子及其随从组成。是一支特种兵种,人数上万。成吉思汗晚年,怯薛发展到12万多人,成为蒙古军队中的精锐之师,分为三部: 一曰客卜帖兀勒,即宿卫; 二曰土儿合兀惕,即侍卫; 三曰火儿赤,即环卫,各有队长统率。最高长官称怯薛长。怯薛长起初由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等四大功臣担任,谓之四怯薛,后来由他们的后裔世袭。怯薛军平日驻守成吉思汗大斡耳朵 (帐殿) 周围,分四班轮流值班护卫。并从事大斡耳朵的各种服役,其分工种类繁多,有火儿赤、昔宝赤、怯怜赤 (主弓矢、鹰隼之事者)、必炅赤 (为天子主文史者)、札里赤 (书写圣旨者)、云都赤、阔端赤 (侍上带刀及弓矢者)、玉典赤 (门卫)、速古儿赤 (掌内府供衣服者)、玉烈赤 (裁缝)、烛刺赤 (掌灯火者)、虎儿赤 (奏乐者)、八喇哈赤 (守城者)、阿塔赤 (牧军马者)、帖麦赤 (牧骆驼者)、火你赤 (牧羊者)等,均为世袭,总称为怯薛执事。成吉思汗予怯薛很高地位,宣布在外千户若与大汗怯薛争斗,千户有罪。怯薛于成吉思汗亲征时随从作战,为能征善战之师。蒙古汗国时,怯薛作为大汗的内臣,参与军政事务管理。大汗死后,各斡儿朵都保留一定员数的怯薛。诸王亦建立自己的怯薛。怯薛中除蒙古人外,还吸收了一批色目人和汉人。元朝诸帝均置怯薛,人数多到万人,备受优遇。官员以怯薛出身最为显贵。怯薛长在朝中担任最重要的官职,如忽必烈时的四怯薛长: 忽都达儿任中书平章政事,安童任中书左丞相,月赤察儿任知枢密院事,玉者帖木儿任御史大夫。汉族怯薛歹多是元朝勋旧子弟。怯薛歹成为近侍要职,朝廷大员及其重要官员大多由此出身。

一作“客失克”。蒙古语音译,意为 “护卫军”。《元史?兵志》: “怯薛者, 犹言番直宿卫也”。南宋嘉泰四年(1204)铁木真(成吉思汗)出征乃蛮部前始置。初设一百五十人。开禧二年(1206)蒙古汗国建立后, 增至万人, 由一千宿卫、一千箭筒士、八千散班组成,每千人设一长,总隶于怯薛长。元代,累朝新置怯薛, 其数益增。护卫之士称“怯薛歹”(客失克田),均由万户、千户、百户那颜及白身人(自由民)子弟充任。驻大汗之大斡耳朵(帐殿)周围, 分四班(故称“四怯薛”),每班三昼夜,轮流番值护卫,并分管汗廷各种事务。仅在大汗亲征时随从作战, 成为汗直辖的常备军。怯薛长均由最亲信勋臣充任, 甚至由大汗自领之。怯薛权力极大,凡违例接近宫帐者,可就地捕杀 群臣奏事, 也须先经其通禀。护卫地位高于在外千户那颜之上,豁免差发杂役。这支武装力量, 成为维护汗权, 对外掠夺和对内镇压的有力工具。

又作“客失克”。蒙古、元朝禁卫军。蒙古语意为“护卫军”。怯薛人员称“怯薛歹”或“怯薛台”。1204年,铁木真(成吉思汗)出征乃蛮前始置,初设一百五十人,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时,增至万人,由一千宿卫、一千箭筒士、八千散班组成,每千人设一长,总隶于怯薛长。其长由成吉思汗四功臣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后裔世袭怯薛的万户、千户那颜及白身人(自由民)子弟充任。驻大汗之大斡耳朵(宫帐)周围,分四班入值,每班三昼夜,故称四怯薛,又称四怯薛伴当(伴当,意为同伴、朋友)。又从事宫廷服役,有昔宝赤、博尔赤、速古儿赤等名目繁多,称怯薛执事。仅在大汗亲征时随从作战,成为大汗直辖常备军。入元后怯薛歹成为近侍大官,朝廷大员及重要官员多由此出身。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