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恒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恒燠分类:【传统文化】 燠,热也,指冬日当冰雪而有反常高温。占象者谓是国政舒缓,治罪不严之征。《春秋经?襄公二十八年》: “春,无冰。”汉刘向认为周历之春即夏历之冬。其先襄公整治三军,有侵邻陵弱用武之心,于是邻国不和,攻伐其三面边境,国遭兵祸十余年,又国内出现饥荒,民怨沸腾,臣下离心,襄公惧而缓政弛法,不敢行诛罚,是视之不明也。故有无冰恒燠之应。刘向《五行传》曰: “视不明,用近习,贤者不进,不肖不退,百职废坏,庶事不从,其过在政教舒缓。”京房《易传》曰:“禄不遂行兹谓欺,厥咎奥,雨雪四至而温。臣安禄乐逸兹谓乱,奥而生虫。知罪不诛之谓舒,其奥,夏则暑杀人,冬则物华实。重过不诛,兹谓亡征,其咎当寒而奥六月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