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惊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惊蛰

分类:【文化精萃】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阳历的3月 16日左右。这一时节气候变暖,春雷震响,蛰居在泥土中的冬眠动物如蜈蚣、蛇等,开始苏醒出土。而大部分地区亦开始进入春耕时节,人们开始整理农田。惊蛰节又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山西雁北一带的群众讲究吃梨。江苏南通一带,惊蛰节前后还有祭虫的习俗,把陈年的玉米、高粱、荞麦、芝麻磨成粉,捏成寿桃或各种动物形状,蒸熟后插在青竹梢上,送往田里,以免 “百虫之神” 来伤害禾苗。现这一习俗已消失。

惊蛰是冬季冬眠蛰伏的昆虫开始苏醒活动的时节。湖南民间这天要进行除虫活动,用石灰遍撒墙根、屋角、厕中和一切阴暗潮湿的角落和污泥脏土堆积的地方。又在房屋中贴上“穿山甲在此”的红签。因穿山甲善吃虫蚁,便以此寄托灭虫的希望。湘中地区还有“啪惊蛰”的习俗,将爆竹点燃往床底、屋角等阴暗处丢放,意为用爆竹炸死虫蚁,有的还一边丢放爆竹,一边祝曰:“惊蛰、惊蛰,炸得虫脚笔直!”湘西田、杨二姓土家族人,这天家家用石灰在木仓、堂屋中央画上弓箭,射向门外,称为“射过堂白虎”。

相关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惊蛰不冻虫,冷到五月中”、“雷打惊蛰前,七七雨绵绵”、“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雷打惊蛰后,烂泥巴种豆”、“未到惊蛰光动雷,四十八天云不开”、“惊蛰早,清明迟,春分播种正适时”、“惊蛰未蛰,一百二十日阴湿”、“不到惊蛰先呼雷,必有四十五日天不开”、“惊蛰过,暖和和,蛤蟆唱山歌”、“惊蛰蛤蟆叫,谷种要三到”、“惊蛰以前做足秧,谷雨以后忙插秧”。在江西地区,惊蛰前后渐有春雷。若春雷出现在惊蛰之前,则会有一个持续的阴湿天气,如农谚中提到的,可能是四十五、四十八、四十九天,还可能长达两个月之久。惊蛰过后天气升温,蛰伏的冬眠动物苏醒并四处活动,在田间就时常听得到蛤蟆叫,于是有“蛤蟆唱山歌”之说。惊蛰时的冷暖还与其后春分、清明一段时间的天气有联系。作为农事节气,这些天气的变化带动了农耕活动。惊蛰前降雨,高山地带受益,其受雨后土质湿润松软,栽种谷物比往常容易。而惊蛰后下雨形成的烂泥,因为时间和土壤的问题,不适合再种稻田,而应改为种豆。在惊蛰之前,农户做足秧的话,谷雨时就可顺利地进行全面插秧。

惊蛰季节,乍寒乍暖,称“冻惊蛰”。传说这一天虫蛇出洞、蜂开眼,各农家要爆禾包(用糯谷闷爆),炒花生、豆子、薯片,煮“惊蛰茶”等,意图以其响声驱赶虫害而获得丰收。人们认为“炒了果不生虫”,所以,惊蛰又有“炒虫节”之名。这一天,人们还要忙着在屋前屋后的墙脚下、沟圳边、柱础、桌椅脚及老鼠洞旁点石灰粉,边点边念“点金蛰,点银蛰,点得害虫笔笔直”,俗称“种惊蛰”,意在防虫进屋,消除虫害和鼠害。

舞龙(宗玉珍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