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惠山泥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惠山泥人

分类:【传统文化】

产于江苏无锡市的一种泥玩工艺品。多以该市惠山附近的粘土(又称磁泥)为主要原料,故有“惠山泥人”之称。制作工具有剪刀、木板、塑刀等,主要工序为捶泥、捏型、压模、脱胎、修补、挂粉、着色、开相、上油等。多以民间故事、神话寓言、传说为制作题材,造型有人物与动物,色彩明净、写意,手法夸张浪漫,有满(形象饱满)、简(粗线条勾勒)、爆(色彩夺目)三大特点。这种工艺品一般有手捏戏文、通称“细货”的作品和模具印坯,成批生产、通称“粗货”的作品。细货的作法十分考究。它盛于明清年间,精致作品也作为贡品送入皇宫。著名艺人有王春林、周阿生、丁阿金、陈志芳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其又有所创新,题材更为广泛。如今,它已得到海内外众多人士的喜爱。“大阿福”是其代表作。

无锡市的民间泥塑工艺品。相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孙武研究兵法,善用手捏泥人兵马布阵,从此泥塑就一代代传了下来。无锡惠山的粘土,土质细腻,可塑性强。惠山泥人就是以惠山特有的粘土为材料,以人物和飞禽走兽等为创作对象,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捏制后敷以各种色彩制成的泥玩,具有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艳明快、生活气息浓郁和民族风格强烈的特点。明清时期是惠山泥人的兴盛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艺人,如善塑神仙的周阿生、善塑戏曲故事的丁阿金和善着色的陈志芳等,他们的作品后来成为惠山泥人的代表品种。惠山泥人分为手捏戏手和模具印坯两类,多取材于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江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品种达300余种,其中以“大阿福”为最具特色的作品。

产于江苏无锡。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惠山磁泥,细腻有韧性,经水揉和敲打,捏制成形后,干而不裂,弯而不断。明代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为迎合游客祈求吉祥的心愿,惠山脚下兴起了一个制作泥人的行业,出现了大阿福、三胖子(又名一团和气)、老寿星、送子观音等一批受民众喜爱的泥人作品。清咸丰、同治年间,苏南京、昆剧流行,又创作出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漫金山等许多有关戏曲故事人物的泥人形象。色泽富丽,光洁细腻,形象生动,俗称“细货”。细货又可分为“板戏”和“手捏戏文”。前者是用印模制作,一般用来塑造神像和泥玩具,后者仅头部为型制,其余均用手捏塑。光绪年间惠山泥人已开始销往国外。著名的泥塑艺人,有善塑神仙的周阿生、善捏戏曲人物的丁阿金、工于开相着色的陈杏芬等。

亦称 “惠山彩塑” 。产于江苏无锡。因捏人的泥土采自当地惠山,故名。始创于明代,盛于清代。具有浓厚的民间乡土气息。艺人们使用木板、剪刀、塑刀等工具,即能塑造出各种生动的形象。品种有粗、细两大类。前者为坯制,主要是儿童耍货,如大阿福、老寿星、送子观音等;后者系用人捏制,由于不用模印,且取材于戏曲,又名 “手捏戏文” 。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