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慧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慧琳

分类:【文化精萃】

南朝宋僧人,思想家、文学家。俗姓刘。秦郡秦县(今陕西南郑市)人。道渊弟子。少年出家,住建业(今江苏南京)冶城寺。学问渊博,善诸经及老庄之学。为人俳谐好语笑,才情卓越,深得宋文帝刘义隆赏识。参与朝廷机要,商讨国家大事,宾客盈门,寺前常有车马数十辆,权势甚大,有“黑衣宰相”之称。元嘉十二年(435),著《白黑论》,又名《均善论》、《均圣论》。书中假设代表儒、道的白学先生和代表佛教的黑先生辩论,借此调合儒、佛、道,认为三教各有所长,对佛教理论,尤其是“来生说”,颇多讥评。他认为,佛教的善恶果报、天堂地狱之说,虚幻无实,是教人贪欲,主张废除鬼神之说。此论一出,引发一场大辩论。何承天著《达性论》畅其说,表示赞同。颜延之、宗炳著文反驳。其说尤为佛徒所排摈,幸得宋文帝庇护,才免被逐出僧团。其散文雄辨有力,善长议论,切中实际。另著有文集十卷,《孝经注》及《庄子、逍遥游注》。《宋书》、《高僧传》有传。

西域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人。唐代佛教学者。据宋代赞宁《宋高僧传》卷五慧琳传记载: “唐京师西明寺僧,姓裴氏,疏勒国人。始事不空三藏,印度声明,支那训诂,靡不精奥。尝引《字林》、《字统》、《声类》、《三苍》、《切韵》、《玉篇》诸经杂史,参合佛意,详察是非,撰成《大藏音义》 (又称《一切经音义》)一百卷。起贞元四年(788),迄元和五载(810),方得绝笔,贮其本于两明藏中,以元和十五年(820)庚子卒于住所,春秋八十有四。大中五年(851)有奏请入藏流行,近高丽国偏尚释门,周显德中,遣使赉金入浙中求慧琳《音义》。”由此可知,其影响之大。陈垣先生在所著《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一书中,当谈到《一切经音义》时指出:慧琳“博通梵汉,纵贯玄儒,在唐代西北耆旧中,当首屈一指。宣统初纂《新疆图志》,其人物传绝不闻有此类之人,殊可诧也。传中有可注意者,贞元四年始撰《音义》时,琳五十二矣,至元和五载书成,琳已七十四,中间凡二十三年,老而不倦,为可敬也。”慧琳的《音义》,在唐宋时期,因战乱而不知去向。辽代咸雍八年(1072)传入朝鲜。至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始见《法宝勘同总录》中著录有慧琳《音义》。明代天顺二年(1458)从朝鲜传入日本。清代乾隆二年(1737)日本翻刻《音义》,直到光绪初年,中国复得慧琳《音义》于日本。民国元年(1912),频伽精舍复印慧琳《一切经音义》。中外人士之所以如此关注这部书,不仅在于它是研究佛学的经典,还在于它有着重大的史学和文学价值。我国考古学家罗振玉就是凭借《音义》,补缀了从敦煌发现的慧超著述的《五天竺国传》的首尾残缺。此外,还有人参照它校正了《四库全书总目》中有关惠敏高僧传之舛误。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还记载有佛教诸国的风情习俗,如卷四十对苏莫遮帽的解释: “苏莫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域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像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混水沾洒行人, 或持了鳎?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 七日乃停。土俗相传云, 常以此法攘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也”。此类记述, 对于后人研究隋唐时期的西域, 堪称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贵历史文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