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戊午谠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戊午谠议分类:【传统文化】 (1)绍兴八年(1138)南宋大批文武官员反对与金议和的抗议事件。以是年为干支戊午年而得名。七年,金废刘豫,遣返使者王伦,带回议和信息:只要赵构愿向金屈膝称臣,许归徽宗灵柩、生母韦氏及河南故地。八年,经过几次使者往返,双方和议成立。消息传开,群情激愤。宰执赵鼎、王庶“力辟和议”,被罢官。高宗独相秦桧,专任其事。大批爱国官员奋起抗争,痛斥秦桧之流的卑躬屈节,亟论和议之非。胡铨在《戊午上高宗封事》中,请斩秦桧、孙近、王伦以谢天下,被编管。陈刚中以启相贺,竟被贬死。先后上书和面奏反对和议的中高级官员还有李纲、曾开、张焘、晏敦?、魏惩、李弥逊、张九成、辛次 、尹?等人;馆职朱松、胡?、常同、范如圭等,御史张戒、方庭实等均据理力争,反对和议。大将韩世忠上疏称:和议“不可从,愿举兵决战”。三衙帅杨沂中、解潜正告秦桧:“军民汹汹”。但秦桧用御史中丞勾龙如渊之议,掌握台谏,对反对和议的官员贬黜外放、降官夺职、安置编管,无所不用其极,平息了反和议狂潮,演出了跪接金诏的丑剧。(2)书名。魏?之(1116―1173)撰。是书已佚,赖朱熹《戊午谠议序》可知:乃叙次戊午谠议终始梗概之书。痛斥秦桧一伙“独以梓宫、长乐(韦后宫名)借口,攘却众谋,荧惑主听”,其罪“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洋溢着浩然正气。实和旧题湘山樵夫撰《绍兴正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