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

分类:【传统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房山区西南,距市区约75公里。坐落在尚乐乡水头村的崇山峻岭之间,因以刻藏石经知名,别称石经寺,全称“西域云居禅林”。为隋幽州智泉寺天台宗高僧静琬所建。原有殿堂六进,主殿居中,配殿及僧房客舍分列两侧,南北各有一座辽塔,形成三路组合的布局。1940年被日寇飞机炸毁,仅存辽北塔、四座唐塔和南塔旁藏经洞、石经山藏经洞经板。所存北塔,称舍利塔或罗汉塔,建于辽天庆年间(1111―1120),高30余米,基部为八角形须弥座,上建楼阁式砖塔两层,再上是覆钵式塔身和“十三天”塔刹。集楼阁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于一体,造型独特,为辽塔所罕见。四座唐塔均有明确纪年,位于北塔四角,为方形小石塔,有单檐和密檐两种,造型大致相同,塔身雕饰佛像。其中建于开元十五年(727)者,内壁雕像深目高鼻,为外国人形象,衣纹华丽,线条流畅,为盛唐中外文化交流的生动资料。石经山所藏经板始刻于静琬禅师,自隋大业元年(605)开始磨石刻经,至唐贞观十三年(639)卒,刻经三十余年。静琬逝世后,其弟子相继刻凿,直至清康熙三十年(1691)刻经工程才告结束。石经山位于寺院东北,山上凿有9个藏经山洞,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洞内藏有隋唐至明末石刻经板4195方,可谓集我国石经之大成。其中最著名的雷音洞略呈方形,深10米多,高约3米,洞内保存静琬所刻经板146方,镶嵌于四壁,洞中还有四根棱形八面的石柱,每柱刻有浮雕小佛像数百尊,四柱共合1056尊,称“千佛柱”。藏经洞原以石堵门,铁水浇铸,现洞口建有汉白玉石栏,可达雷音洞前露台。南塔旁藏经洞发现于1956年,发掘出辽金所刻经板10082方,刻经3400余卷,为我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石刻佛经经库。由于石经是原刻,很少讹误,并保存有部分已佚经文和序,具有极其重要的版本校勘价值,同时经板上还有六千多条题记,也是研究我国佛教史、美术史、建筑史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珍贵资料。经过发掘、捶拓,编目整理后已陆续出版。在云居寺和石经山附近还保存有唐、辽时期的石塔、碑刻和晒经台等珍贵文物,被誉为“幽燕奥室”。云居寺被毁殿宇已按原建筑式样陆续重建,其中毗卢殿、天王殿、藏经库等已修复,并有部分石经陈列供参观。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