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手摇纺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手摇纺车分类:【传统文化】 纺纱机器。纺车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现在尚无法确定,但是长沙出土过一块战国时代的麻布,其经纬密度为每厘米28~24根,比现在经纬密度各24根的细棉布还要紧密。如此细的麻纱,用纺盔是纺不出来的,只有在纺车出现之后才有可能。据此推测,纺车大约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关于纺车的最早文献记载见于西汉杨雄的《方言》。而纺车的最早图象则见于西汉帛画和一些汉画象石。到目前为止,各地发现的有纺织图的汉画象石已不下8块,说明在汉代已普遍使用纺车纺纱。由此不难推测,纺车的出现应远比这为早。汉画象石上纺车的结构和明《天工开物》所载纺车以及近代农村所用纺车相似,亦说明手摇纺车自出现时起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并被习用至今。手摇纺车由车架、锭子、绳轮、手柄四部分组成。用手起动、绳轮传动。绳轮的直径视所纺纤维而定,如纺不需牵伸的丝麻纤维,轮径可大一些,纺需要牵伸的棉、毛纤维,轮径可小一些。这种纺车可以根据所纺纱线的使用特点,高质量地加捻,并合出粗细要求不同的丝或丝弦。1972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瑟,上面由粗到细,每根都加工得极为均匀,并能发出协调音律的丝瑟弦,大概就是用这种纺车制成。手摇纺车除用于纺纱外,还可兼作并线、摇纡工具,故纺车古时也称“?车”和“道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