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打花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打花龙分类:【传统文化】 仡佬族民间舞蹈。亦称“球戏”、“飞绝”。据考,最早见于十一世纪宋代典籍中之“飞绝”,即为此舞。流行于贵州遵义、仁怀等县。因在固定的花龙坡上举行,故名。通常在节日或农闲时举行。届时,用竹蔑编织成比鸡蛋略小的球体,内装铜钱、石沙、碎瓷片等,抛打时撞击有声。男女老少均可参加。比赛时男女分站两排,相互抛接花龙,雀跃而舞。 仡佬族传统体育活动。亦称“球戏”、“飞绝”。流行于贵州省遵义、仁怀一带。因在固定的花龙坡上举行,故名。通常在农闲时举行。花龙是用细篾编制成的小球,直径大约有5―6厘米,内装铜钱、砂石等,使之相撞有声。做好后涂以红、绿等颜色。打花龙,人数不限,两人一组,在旷野进行。比赛开始,开球者将花龙扔出去,方向不限,其余人向花龙落处追去,抢到次数越多,成绩越好。仡佬族人民也称此项活动为“牛撵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