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打铆球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打铆球

分类:【传统文化】

打铆球又称打拦子,是宁夏南部地区回族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相传清朝康熙皇帝亲统大军远征到宁夏时,看见一群放羊娃正在地上“打拦子”,觉得很有意思,回京后,康熙在宫内带领宫人模仿此法进行游戏。打铆球一般在平坦场地进行。场地两头各挖12×9厘米小坑,称为牢坑。铆球两头呈椭圆形,直径约3厘米,长约6厘米。击球棍或板长约81厘米。

比赛时双方人数相等,攻方一人站在“牢坑”边,用手持的棍头在牢坑边打一下,口喊“碰牢”。然后把球放在虎口的棍前随即抛起用下端棍头击球。并减“中铆”。如果棍头击中铆球,守方从落点捡起球,原地将球向牢坑掷去,攻方用棍护“牢”拦击,如果击准,就用棍从“牢坑”边丈量到落点的矩离,若攻方未能击准球或守方把球投入“牢内”即为死球,攻守互换。比赛胜负以丈量的棍数计算。负方队员背胜方队员从落点走到牢坑边,或单腿跳至“牢坑”边。后来在打铆球基础上派生出打木球,木球有严格的场地限制和严格的比赛规则,深受回族人民的喜爱。

回族传统体育游戏,又称“打篮子”,主要流传于宁夏南部山区,约始于清初。据说康熙帝为解决噶尔丹的分裂活动率军来到宁夏,途中休息时,见一群放羊娃在地上“打篮子”,输方背着胜方人喊“合哨”。康熙帝认为这项活动很有趣,便要过鞭杆和铆球,模仿牧童的动作打了几下,回京后命宫人将在宁夏看到的鞭杆和铆球仿制后游戏,并在宫廷内组织比赛活动。铆球场地两端的小坑叫“牢坑”,直径为12厘米,深约9厘米,铆球呈椭圆形,长约6厘米,直径3厘米,球棍或板长约81厘米。比赛时双方人数相等,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均可,用“打沙锅”的方法决定攻守方。先由攻方站在牢坑边,右手持棍,一头向上,虎口上留出10厘米左右的一段,用棍头下端击打一下牢坑,然后说“碰牢”,随之将球放在虎口的棍前,抛起,用棍头下端击球,并喊“牛铆”。若以棍头击准球,守方则从落点捡起球,站在原地向牢坑掷球。攻方用棍或板护牢拦击,若击准,用棍从牢坑边丈量到落点之间的距离,两棍算一个。若攻方未击准球或守方将球掷入“牢”中,则判为死球,攻方变为守方。胜负以丈量的棍数多少而定。最后以“合哨”结束,合哨即以棍丈量的个数。合哨时,胜方出一人,按开球“碰牢”的方法击球,并喊“篮子”,球的落点到“牢”边为合哨的距离。负方或从球的落点单腿跳到“牢”边,或背着胜方至“牢”边,边喊边跑跳,直至胜方认为合哨合格,方才结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