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打飞棒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打飞棒分类:【传统文化】 流行于湖南湘西一带,逢喜庆日举行。旧时飞棒用于看护庄稼,击打前来侵扰的鸟兽。明代,土家族士兵将飞棒携带至战场,充当抗倭武器,后来打飞棒逐渐演变成具有完整比赛方法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打飞棒场地宽5米,长度不限。比赛为两人对抗。打棒长约70厘米,各备数根20~30厘米长的飞棒。先进行“挑飞棒”,甲把一飞棒横放在场地的一菱形的坑上,用打棒将其向前上方挑出,乙则站于对面适当位置接飞棒。乙如抓接到飞棒双方则互换位置;若未接住飞棒,甲则把打棒横置小坑上,由站在飞棒落点的乙用飞棒击小坑上的打棒。击中,甲乙互换位置。未中则由甲进行“打飞棒”。甲将一飞棒抛起用打棒将其击出,乙仍站于对面接棒。抓接住飞棒,两者位置互换,抓接不住乙则将飞棒扔回小坑处,由甲再击打,乙仍可设法抓接。抓接住则可与甲互换位置;若抓接不住,则甲用打棒作尺,丈量飞棒落点与小坑之间距离。完毕,再将飞棒置于小坑内,露出地面一端称作“鸡头”,并以棒击“鸡头”待其弹至空中再用棒击之,乙如接住,甲无成绩,如抓接不住,甲再次丈量距离。两次丈量之和为甲取得的成绩。然后甲乙交换位置,依前轮顺序继续比赛,最后以距离远的一方获胜。团体赛时按两人一组,每组各出一人,依次比赛,最后计算各队总成绩。败队罚学“鸡叫”,以示被飞棒击中。 土家族群众性传统体育活动。是一种从狩猎投掷木棍演化而成的趣味性体育活动。土家人庄稼地面积宽广,手掷棍棒远近距离有限,便创造以棒击棒的办法,不仅棒飞得快,飞得远,而且发出的声响还能惊走野兽。打飞棒,有“挑飞棒”、 “击飞棒”、“宰鸡头”3种活动方式,以击棒距离长短定输赢。1986年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土家族打飞棒运动还被列为比赛项目,桑植、永顺、龙山等3个队参加了比赛。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