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扬雄的哲学思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扬雄的哲学思想

分类:【传统文化】

扬雄(前53―公元18)又作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哲学家。为人沉默好思,长于著述,作《太玄》、《法言》二书传世。《太玄》系模仿《周易》而成的世界图式。该书体系完整,结构周密,极富思辨力。《周易》用二分法,是书用三分法。把空间范围分为一、二、三方,再分为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在时间上,综合方、州、部、家,重叠而为八十一首,类似于《周易》的六十四卦。每首有九赞,共计七百二十九赞,类似于《周易》的三百八十四爻。赞辞类似于爻辞。《周易》有彖传、象传等十篇文字作传注,是书也有《玄冲》、《玄?》十篇文字作补充。为汉代象数学重要著作。以“玄”为中心观念,认为“玄者,幽?万类而不见形者也”,它“?措万物阴阳而发气”(《太玄??》)。由于阐述过于简约,人们对“玄”的哲学性质尚有不同的理解。有一定的流动变迁观念,把事物描写成按照一至九的九个阶段,由萌芽、发展、旺盛到衰弱以至消亡的演变过程。对于事物的祸福、寒暑、动静、因革的对立统一关系亦有发挥,如说:“夫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故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太玄??》)扬雄的另一著作是模仿《论语》而成的《法言》十三篇。书中评判诸子,只推崇儒学、孔子;责备老子“捶提仁义,绝灭礼学”;指责庄周、扬朱“荡而不法”;指斥墨翟、晏婴“俭而废礼”;批评申、韩“险而无化”。但对老子“言道德”、庄子倡“少欲”、邹衍主“自持”则表示赞赏。对古代文化,主张“新则袭之,敝则益损之”(《法言?问道》)。概括事物规律为:“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法言?君子》)在人性论方面认为性善论、性恶论都有片面性,而主张“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法言?修身》)。强调后天学习对于品性形成的重要性:“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法言?学行》)。扬雄的著作及思想颇受后人嘉许,西汉末年桓谭认为他的成就超越先秦诸子,东汉王充认为他的著作“造于眇思,极?冥之深”,唐代韩愈则比诸孟、荀,宋司马光称之为“大儒”,王安石则目之为“先觉”,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