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承德避暑山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承德避暑山庄分类:【地域文化】 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占地8400多亩,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园林。它位于承德市区的北半部,是清代皇帝避暑和从事各种政治活动的地方。 避暑山庄规模宏大,周围环绕虎皮墙,随山势起伏,长达20华里,气势雄伟。山庄内有古建筑100余处,殿阁楼亭星罗棋布,文物古迹琳琅满目。 避暑山庄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 (一)宫殿区 在避暑山庄南部,是清朝皇帝处理政务、举行庆典、会见外国使臣的地方,也是帝后居住的地方。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 正宫主要建筑有丽正门、避暑山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是清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主要场所。 丽正门是避暑山庄的正门,辟有三个门,上建城楼。在中间一门上部有用满、藏、汉、维、蒙古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三字。避暑山庄门因悬有康熙皇帝题“避暑山庄”匾额而得名,门前置一对精工铸造的铜狮。清朝皇帝常在这里检阅近侍射箭比赛和接见官吏,所以又称阅射门。 澹泊敬诚殿是正宫的主体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周围有廊,单檐歇山式布瓦顶。大殿的木构件,全部用珍贵的楠木制成,不施彩绘,保持本色,散发着一股馥郁的清香,俗称“楠木殿”。它是正宫的正殿,各种隆重的大典,如皇帝生日、正式接见文武大臣、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和外国使节等大都在这里举行。 四知书屋在楠木殿北面,清帝常在这里个别召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乾隆皇帝曾先后在这里接见了六世班禅和土尔扈特蒙古首领渥巴锡。 北面是19间房,它把正宫分为“前朝”和“后寝”两部分。 烟波致爽殿是清帝的寝宫,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歇山式布瓦顶。寝宫宏敞阔朗,殿内布置富丽堂皇。嘉庆和咸丰皇帝都死在这里。咸丰皇帝曾在这里批准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割地赔款,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烟波致爽殿东西侧各有一座小院,称东所、西所,与寝宫有侧门相通,是后妃居住的地方。慈禧当年就住在西所。咸丰皇帝死后,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激烈化,慈禧就在这里策划了从肃顺等顾命八大臣手中夺权,实行“垂帘听政”的行动步骤,终于独自控制了清朝的统治大权,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 松鹤斋位于正宫东侧,原为乾隆皇帝母亲和妃嫔的住所。现存主要建筑为畅远楼。它的北面是万壑松风,有万壑松风殿、鉴始斋、静佳室等建筑。主要建筑万壑松风殿是康熙皇帝读书、批阅奏章和接见官吏的地方。乾隆皇帝为纪念其祖父将它改为记恩堂。南面的鉴始斋是乾隆皇帝少年时读书的地方。这组建筑据岗临湖,布局参错,灵活多变,具有南方园林建筑艺术手法。 东宫在松鹤斋的东面,原有勤政殿、清音阁、福寿园等建筑,今已无存。当年,清帝在这里处理日常政务和会见王公大臣及外国使节。现在的卷阿胜境殿是1979年修复的。 (二)苑景区 在宫殿区的北面,包括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 湖区在宫殿区北面,是避暑山庄风景的中心,呈现一派江南风光。湖沼总称塞湖,被洲岛桥堤分割为澄湖、长湖、西湖(无存)、半月湖(无存)、如意湖、银湖和镜湖等。湖沼水面广阔,现有水面仅及原来的三分之二。主要建筑群有:水心榭、文园(无存)、清舒山馆(无存)、戒得堂(无存)、月色江声、如意洲、烟雨楼和金山等。 水心榭建在石桥之上,中间为重檐水榭,南北为亭,是湖区重要的风景点。它的北面是月色江声一组建筑。因门殿悬有“月色江声”匾额而得名。三面环水,景色秀丽。建筑布局基本上采用了北方四合院形式,前后布列。门殿北依次为静寄山房、莹心堂和湖山罨画。静寄山房是清帝读书的地方,湖山罨画院内布置采取了南方庭院的艺术手法。 如意洲因岛的形状似如意而得名。西南与芝径云堤相连,是山庄主要风景点之一。岛上建筑布局比较灵活,利用长廊和短墙分割成几个景区,既有北方四合院特点,又有南方园林手法,构成了一组组风景如画的建筑群。主要建筑有观莲所、金莲映日、无暑清凉、延薰山馆、乐寿堂、一片云楼和沧浪屿等。其中延薰山馆是康熙、乾隆皇帝在湖区接见蒙古王公贵族的别殿,朴素雅致。一片云楼是帝后以及王公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沧浪屿有室三楹、有池水、假山,是如意洲的园中之园。 烟雨楼座落在如意洲西北的青莲岛上,共有二层,上下各五间,周围有廊,是岛上的主体建筑,是仿照浙江嘉兴南湖中的“烟雨楼”而建,楼东有青杨书屋,西有对山斋。此外还有散置的方亭、八角亭和耸立于假山之上的翼亭。 金山在如意洲之东,与如意洲隔湖相对。整个岛用石砌筑、突兀湖中。乾隆皇帝因其状似紫金浮玉,故题名为“金山”。主要建筑有上帝阁(俗称金山亭)、天宇咸畅殿、镜水云岑殿和半月形游廊。金山亭平面呈八角形,高三层,外有游廊,是湖区最高的多层建筑。它是仿江苏镇江金山寺的意境修建的。在金山岛有限的空间里,建筑丰富多彩、错落有致。 湖区的东北角有热河泉。这里泉水平涌、清澈见底。在寒冬季节,湖水结冰,这里却流水淙淙,每当清晨,湖面一片热气腾腾,蔚为奇观。 平原区位于湖区的北面,西部傍山。自东向西有甫田丛樾、莺转乔术、濠濮间想、水流云在四个亭子,可以坐览湖光山色。在平原区西部有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建筑的文津阁,原藏《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在平原区还有万树园、试马棣和仿杭州六和塔建造的永佑寺塔等。 万树园依山傍水,古树参天,绿草如茵,一派北国草原风光。当年,这里有古榆、苍松、巨槐、老柳,挺拔劲立,饲养的糜鹿群出没其间,极富山野情趣。乾隆皇帝经常在这里接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等上层人物和外国使者,还多次在这里举行具有政治意义的宴会和娱乐活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接见了英国政府第一个正式访华的马戈尔尼使团。 山区位于避暑山庄的西北部,约占整个山庄面积的五分之四。起伏的山峦横亘全区,有松云峡、梨树峪、棒子峪、西峪等奇峡幽谷,环抱湖区,山内峰回路转,清雅幽静。山区原有建筑众多,有寺庙及亭榭轩斋,其中寺庙建筑尤为富丽堂皇。可惜在解放前均遭毁坏。现在还有四面云山亭、南山积雪亭和锤峰落照亭座落在山峰之巅。登临亭间,视野开阔,可以从不同角度眺望全园风景,磬锤峰、蛤蟆石、僧帽山、天桥山、罗汉山等奇峰怪石以及金碧辉煌的外八庙也可尽收眼底。 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时87年至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才基本完成。它是根据清朝统治者的政治和生活需要而修建的,体现了清代前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主题思想。避暑山庄继承了我国南北园林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以独特的手法模拟全国风貌,构成了祖国锦绣河山的缩影,是一座举世无双的名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