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承恩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承恩寺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容城县东南的狮子山上。现存完好的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钟楼。大雄宝殿为歇山顶式,垂檐迭拱,高19米。殿内有一尊造毗卢佛金衣塑像,高10米。还有一明代铜钟。钟楼共两层。楼下有一尊金饰的释迦牟尼坐像。楼上悬挂着明宪宗所赐的“万斛铜钟”,高2米。天王殿左为灵泉池,右有卧中池。据传承恩寺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年)。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重建。 位于县东南约45公里万铜山(又名永安山)。相传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原名宝岩寺,唐代改称广德寺(又作唐德寺)。宋元以来,兴废频仍。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重修,天顺年间(1457―1464)再修,改易今名。现存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天佛殿和钟楼等。大雄宝殿为歇山顶式,高19米,重檐叠?,雄浑壮观,颇具明代风格。殿内供毗卢佛金衣塑像,塑像高达10米,神情雍容庄严,为湖北省现存最大佛像。钟楼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内悬明宪宗所赐大铜钟一口,高2米,重5000余公斤,钟身除以汉文署款“大明成化乙未年月日”,还满铸梵文并以龙凤花纹装饰,铸造精丽。天王殿左有灵泉池,泉清如镜;右有卧牛池,牛姿宛然。寺内存有明清以来石碑数通,记述此寺兴废始末。整个寺宇依山营建,后踞狮子岩,面对五朵山,泉流环绕,茂林修竹,景殊幽丽。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