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脏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总称。古作“五藏 (zàng )”。中医学认为这五者都具有“藏”(cáng)精气的功能,故以“藏”命名。在中医脏腑中,五脏是为中心。五脏分别通过经络广泛联系六腑和其他组织器官,将人体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各自具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参各有关条目),它们相互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五脏分属五行(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因而它们之间存在着五行生克的关系。五脏各有一条所属的经脉,分别联系着与之对应的腑,即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肺合大肠、肾合膀胱(心包合三焦)。此外,五脏和五体 (筋、脉、肉、皮毛、骨)、五液 (泪、汗、涎、涕、唾)、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神 (魂、神、意、魄、志)、五志 (怒、喜、思、悲、恐)、五味 (酸、苦、甘、辛、咸)均有联系。五脏的病变可以通过与之相对应的五体、五液、五官、五神、五志等反映出来。病邪的入侵,也常常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后累及五脏。五脏与六腑配属时,有人将“心包” 与六腑的 “三焦”对应,但习惯上五脏不包括“心包”。 五脏中医学对肝、心、脾、肺、肾五内脏的合称。它们都是藏于胸腹腔内,具有贮藏精气、主司气化、统摄神识魂魄作用的脏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五脏的生理机能分别是: 五脏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即《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根据脏象学说,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五脏five parenchymatous viscera中兽医学名词。心、肝、脾、肺、肾5个脏器的总称,有时将心包的外围组织“心包”包含在内,称六脏。中兽医学认为五脏具有贮藏、分泌和制造精气以充实内脏的功能。五脏是畜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将六腑、机体表里器官联系起来,使畜体构成内外统一的整体。脏腑学说中的心、肝、脾、肺、肾,虽与现代医学的脏腑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上却不完全相同,这是由于五脏在中医学里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或病理学方面的概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