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抢花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抢花炮分类:【传统文化】 侗族传统娱乐活动。流行于湘、桂、黔边界地区。花炮上多系一只用彩丝围绞的小铁环,或用青篾编成的外裹红绸的小圆圈,大如茶杯口,精巧美观。放花炮前,老人抬镜屏、彩礼和花炮,由芦笙队簇拥穿街游行,尔后抬至河滩或旷地上点炮。被花炮冲上高空的花环掉下时,众人一拥而上,竞相争夺,抢得花环者为胜,并视为幸福、吉利之兆。老人向优胜者颁发奖品。按规定,谁抢得头炮花环,下次抢花炮活动即由其所在村寨筹办。 湘、桂、黔边界地区侗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抢花炮的起源和形成有种种传说。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很久以前,有个姑娘在河边看见水蛇追捕一条小花鱼,她打死了水蛇,救出了小花鱼。第二年三月三日,姑娘到河边洗衣服时,见到一少女站在水面上向四周散花,自言是龙王的女儿,现来答谢去年相救之恩。以后龙女常到人间来,龙王知道后把她关起来。人们怀念龙女,每年到河边举行散花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抢花炮。 抢花炮在直径100米左右的圆形场地进行。每次两队上场,每队10~30人。抢花炮前人们抬着镜屏、花炮等,在芦笙队的簇拥下,穿街过巷,绕场一周,然后将花炮放在比赛场地中央。勇敢的小伙子在音乐伴奏下点燃花炮,炮携带着环子飞向空中,当环落下时,两队队员争相夺环。抢铁环时可用挤、抢、护、传、拦等动作,但不准踢和打。抢到环后冲破对方堵截,以最快速度送到大会主席台或指定地点者为胜。 由于这项运动的形式与橄榄球有些相似,因而被称为“东方橄榄球”。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使这项巧勇结合的体育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 侗、壮等族传统文体活动。流行于贵州黎平、从江及广西等地。多于每年农历正月或二月进行,每年一次,具体日期各地不一。地点多选在集镇或大村寨附近比较空旷的场地。届时,附近各村寨均组成自己的抢炮队前往参加活动。花炮是一门碗口粗、30多厘米高的土铁炮,活动的中心内容就是用它将一个红布藤环冲上天空,待其降落时各队纷纷上前抢夺,抢到的队要设法迅速传递,并防止被其他队抢走,最后持环到达评判台前或其他指定地点的队获胜。第二年花炮节,获胜的队需另制一个藤环送来,大家重新进行抢夺比赛。据说,“花炮”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所以人们都以能抢到它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我国南方的侗、壮、仫佬等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举行时间各地不一,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先架一铁炮于赛场中央,炮口置一铁环,几十名或几百名的抢炮手们齐聚赛场,盯着铁炮,炮声响起,铁环坠落之处,抢炮手们蜂拥而至,你抢我夺。按规定,铁环可以抢来夺去,只有把铁环抢到手,并突出重围送到指定地点方为胜者。比赛通常分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举行,个人赛要凭每个抢炮手的实力和单兵拼搏的技巧方能取胜。集体赛则注重配合默契、齐心协力,每个队员要互相掩护、传递准确,转移对方视线,保护队友把铁环送到指定地点,这种比赛有些类似现在的橄榄球比赛,获胜者将得到牛、羊、猪三牲的优厚奖赏。 流行于侗族、壮族和仫佬族民间。据传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民国《三江县志》载:“花炮会,六甲人,僮人皆盛行,而全县率参加。”于集会地点演剧舞狮及各种游艺助兴,届时男女咸集。其竞赛以冲天铁炮内装铁环,若实弹然。燃炮后,铁环直冲霄汉,观众闻炮声,即以铁环为目标蜂拥争取,以夺得铁环者按头、二、三炮依以领奖,其友族皆簇拥庆贺,欢声若雷。不限人数,每次必抢三炮结束。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无一定界限,满山遍野皆为活动范围。 侗族体育活动。相传有200多年历史。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溶江、林江和浔江三条江流域盛行。届时,远近的侗、苗、瑶、壮、汉各民族群众相邀前去观看。花炮用铁筒做成,长约10厘米上下,内装火药,炮口上放直径约4厘米左右的铁环,用彩色绒线捆紧,外面用五色和金银纸装饰,标明第一炮、第二炮和第三炮。燃放时,花炮巨响,冲力把铁环抛上高空,各寨抢炮队伍蜂拥而上争夺铁环。抢得铁环并冲过对方层层阻碍,跑到指挥台前的为胜。放花炮之前举行“花炮”游行,由两名男士抬着五彩缤纷的炮台走在仪仗队伍中间,吹笙前导,老人引路,接着是盛装的姑娘,小伙子以侗族武士打扮。花炮的头、二、三炮,各有特定含意。过去相传:抢得头炮,福禄寿喜,万事如意;抢得二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抢得三炮,人财两旺,如意吉祥。现在,民间已经把一、二、三炮分别赋于团结、胜利、幸福新的含意。 ①壮族传统体育活动。流行于广西三江、融安、宜山等地。每三年举行一次,俗称“炮会”。其法:用厚纸扎成圆筒状,筒中置火药,下置引火线,上置缠有彩绒的一枚铁环,名曰“花炮”;届时,将花炮置于广场中央,广场的一侧筑主席台;比赛时间一到,由一人点燃引火线,炮筒爆发,花炮即腾空而起;待其落地时,参赛的各寨青年以相等的人数分组,各组蜂拥而上,你抢我夺,相互传递,向主席台跑去,以拿着花炮跑上主席台者为胜,获大会奖赏。旧时,抢得花炮后,即送给愿意领花炮的人家,领花炮者设宴招待荣获花炮的壮者及来贺喜的亲朋,并送给每人一个红包(内有若干钱币)。相传领花炮者将得到三界公(医神)的保佑,老幼康健,益寿延年。今为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②仫佬族一种民间文体活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在罗城龙岩坡的龙王庙庙会上,要举行盛大的抢花炮活动。称花炮节。花炮用竹条扎成伞盖、麒麟、盘龙等支架,缠裹彩色鞭炮,最末端安一个火箭炮或土铁炮,上面放一个用红绸飘带缠的铁环或小马铃。每庙放5个或3个花炮。当主持人宣布花炮节开始,点炮手依次点响花炮。一阵鞭炮响后,火箭炮一声巨响,把铁环或马铃射向天空,随后徐徐降落。此时各村屯的抢炮队立即随着它的降落方向移动、追逐、争夺。哪个人抢到后进入庙门放在神台上的花篮里,谁就是胜利者。如果争得难分难解,以主持人击响钟声为号,停止争抢。铁环在谁手胜利属谁。胜利者被视为英雄好汉。他所在的村屯认为是天赐之福。当晚杀猪公宴,庆祝胜利。花炮的获得者将负责筹办和主持下届的花炮节。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