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护珠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护珠塔

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建筑。在今上海市松江区天马山中峰。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八角七层,为砖木结构。清乾隆年间遭火灾,塔内扶梯等木构件多被烧毁。后因长期失修,腰檐亦大量残损,尤其是底层塔身的西半角被人拆去许多砖块,致使塔体松动,向东南方向倾斜达6°52′52″,超过了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和苏州的虎丘塔,但始终屹立不倒。1987年,对塔进行了全面修缮、加固,使塔身仍保持斜而不倒的雄姿,成为现存古塔中的一个奇观。

位于松江县天马山顶。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原在松江县城西南的智禅寺,五代时迁至天马山上。宋元丰二年,僧人在寺后建成此塔。塔为砖木结构,七层八面,高18.8米,每层伸出飞檐翘角,檐下有平座栏杆,各级有楼板扶梯,可供登塔远眺。传说塔藏舍利珠,常放宝光,故又称“护珠宝光塔”。南宋淳钓五年(1245年)塔经重修。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塔遭火焚,塔心木、楼梯、腰檐、平座均被毁,仅存砖砌塔身。智禅寺也因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荡然无存。后又因有人在塔砖缝中发现元丰古钱币,遂拆砖觅宝,在西北角底层的砖壁出现直径约2米的窟窿,引起塔身向东南倾斜6°52′52″。其倾斜度超过了意大利比萨斜塔,有“上海比萨斜塔”之称,成为上海一大奇观。1987年底,塔经修复加固,保持了斜而不倒的雄姿。

位于天马山中峰之右。建于宋元丰二年(1079)。南宋淳钓五年(1245)重修。据《千山杂志》载,“宋绍兴丁丑,招抚使周文达奉高宗所赐五色佛舍利,藏于中,时显宝光”,故称护珠宝光塔。塔高20余米,七级,平面八角形 砖木结构。1982年测明该塔向东南倾斜6°51′52″,倾斜度大于世界名胜比萨斜塔。故称其为斜塔。1984年以中国传统建筑工艺,进行加固维护,从而使亥塔长期保持斜而不倒的奇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