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拜月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拜月亭分类:【传统文化】 ①杂剧剧本。全名《闺怨佳人拜月亭》。元代关汉卿作。有元刊本《关汉卿戏曲集》本。仅有曲词和部份科白。描写蒋世隆、王瑞兰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全剧在“路遇”、“旅店”、“拜月”3场,通过优美感人的曲词,用细致的白描手法,刻画出了王瑞兰的反抗性格。②南戏剧本。全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或《蒋世隆拜月亭》。元代施惠作。原本今不传,现存本大都经明人改编,或改名《幽闺记》。据明代凌蒙初《南音三籁》述:“《拜月亭》自‘拜月’之后,皆非施君美(惠)原本。”《幽闺记》有《六十种曲》本,较流行,昆剧演出《拜月》折子戏即用此名。近代有些地方戏曲剧种演出时仍称《拜月亭》或《拜月记》。《拜月亭》是南戏中一部重要的作品。明代何良俊、王世贞等人曾把《琵琶记》与其比较,对作品的思想深度,艺术成就的高低作了较深刻的分析,李贽也把它与《西厢记》相列并论,认为其已至“化工”的境界。解放以来,学术界亦认为《拜月亭记》是南戏四大传奇“荆刘拜杀”中思想性和艺术性均居上乘的作品。 宋元南戏作品。《永乐大典》题为《王瑞兰闺怨拜月亭》;明徐渭《南词叙录》列入“宋元旧篇”,题《蒋世隆拜月亭》。作者不详。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始以为元施惠作,何良俊、臧懋循等承其说。今人钱南扬认为最早是宋人作品。原本已失传,后世传本甚多,皆经明人修改,其中世德堂本较接近古本。剧中叙蒙古军攻金中都(今北京),书生蒋世隆与妹瑞莲,兵部尚书王镇之女瑞兰与其母,皆在乱中失散。瑞莲被王夫人收为义女。瑞兰与世隆在患难中结为夫妻,后巧遇王镇,被迫随父回家,夫妻分离。瑞兰思夫,焚香拜月,为瑞莲识破,姑嫂相认。后世隆与结义兄弟陀满兴福分别中文、武状元,奉旨与王镇女儿结婚,世隆与瑞兰、兴福与瑞莲终成夫妇。关汉卿有同名杂剧,一般认为南戏系据杂剧改编而成,然二者结局不同。杂剧写王镇将瑞兰许配武状元,将义女配文状元,造成纠葛。南戏则强调世隆接受王尚书招赘,违背了盟约,因而受瑞兰谴责,这一处理突出了南戏批判男子负心的传统主题。此剧为南戏中的重要作品,明时曾成为戏曲评论中一较集中的论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