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拼裆短脚裤和卷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拼裆短脚裤和卷腿分类:【风俗文化】 苏南水乡妇女穿拼裆的短脚裤。用蓝印花土布做裤身和裤腿的主体,另用蓝、黑色布拼裆,并延伸至裤脚,俗称“四脚落地”式裆。裤长2尺4寸左右,裤脚窄小。因为裤子短,小腿裸露,春秋天和冬季必须在小腿上裹卷腿。卷腿用花布或色布裁成不等边四边形,在边缘滚边,上下钉带,以便卷裹系扎在小腿上。有单、夹、棉三种,根据气候的变化选用。 类似水乡妇女的短脚裤,在古代称作“犊鼻言”。例如:“相如身自著犊鼻言”,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明李时珍曰:“言”亦作裉,亵衣也。以浑复为之,故曰言”。其当隐处者为裆,缝合者为哑。短者为犊鼻,犊鼻穴名也,在膝下。”(李时珍:《本草纲目》)。可见犊鼻裤即大裤叉子,为劳动者穿用的短裤,源于裤长仅及膝下的犊鼻穴。水乡妇女的短脚裤,长仅及膝下,与犊鼻裨几乎完全一样。可见传承已久。所不同者为两色拼裤,这可能为了装饰,或源于节省材料,但同样有审美作用,更便于劳动。 卷腿古称“行 ”,俗称“裹腿”、“腿绷”。明顾炎武《日知彖》云:“今之村民,往往行面不袜者,古之遗制也。” 短脚裤和卷腿,既能保护人体,又适合水田劳动。平时因裤子短,小腿裹卷腿,如果要下水田劳动,可随时将卷腿取下,十分方便。可见这些服饰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故而传承至今。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