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指南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指南鱼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所创方向指示仪。是由司南向指南针发展的过渡形式。据北宋曾公亮《武经总要》载,其制作及使用方法:用薄铁片剪裁出长2寸、阔5分、两头尖的鱼形,将其置于炭火中煅烧,待通红后拿出,以鱼尾正对子位(即正北方),蘸于水盆之中,水没尾数分则止,尔后用密器收藏起来。需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将鱼平放于水面使之不沉,则鱼首常指向午位(即西南方)。从现代科学观点看,此工艺过程即为人工磁化过程:将铁片烧红后,令其“正对子位”,此可使铁鱼内部处较活动状态的磁畴顺地球磁场方向排列,以达到磁化之目的;蘸入水中,则可将磁畴的规则排列较快地固定下来;鱼尾略向下倾斜,则可获得最大的磁化强度(此为利用地磁倾角知识的一种经验方法);而“以密器收之”,则可能是将铁鱼收藏于置有天然磁石的容器内,使之减少退磁作用,以保持其剩磁性。此利用强大地磁场的作用,而使铁片磁化的人工方法,是磁学、地磁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标志着由天然磁石的利用(如司南)向人工磁化磁体的过渡。欧洲直至公元1600年才有英国人吉尔伯特(Williom Gilbert)在其著《磁石》中,记载了红热铁棒于地磁场方向冷却的人工磁化法。由此法所得之指南鱼,因其悬浮于水中,减少了转动物所受的摩擦力,故较之司南指向的灵敏度大有提高。但因其所获磁性还较弱,故实用价值不大,后被指南针所替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