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提花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提花机分类:【传统文化】 织造提花织物的机械。由一般布机发展而来。我国4000余年前的商代已出现提花技术,殷墟王族墓葬中发现包于铜钺上的几何回纹提花丝织品痕迹。周代已能织多色提花锦,马王堆汉墓出土一批对鸟纹绮及绒圈锦,表明当时提花机已相当先进。东汉王逸《机妇赋》对提花机形制有形象描写:“兔凵耳伏,若安若危。猛犬相守,窜身匿蹄。高楼双峙,下临清池。游鱼衔饵,??其陂……”其时已具有机身及装造系统联合装置,基本具备主要部件。《天工开物?乃服》记载明确具体:“凡花机通身变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脚(纹针)”,“机末以的杠(经轴)卷丝,中用叠肋木(打筘用压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提花机在7、8世纪和12世纪先后两次传入欧洲。 织造提花织物的机械。汉代已相当复杂精密,然工效不高。宋代有进一步的改进,遂更为完善和趋于定型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能织制出更加复杂美妙的花纹。楼 所著《耕织图》即绘有一部多花本、大花楼的大型提花机,此机有双经轴和十片综,上有挽花工,下有织花工,互相配合织造。就已知史料而言,此为世界上最早的结构完整的提花机。与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所绘提花机、在花楼、衢盘、衢脚等部分结构一致。宋代丝织业高度发达,花纹图案丰富多彩,即与提花机的完善相关。 从一般布机发展而来。但比一般布机复杂得多,能织造复杂的花纹组织。中国商周时期的织机已有了提花设备。河南安阳殷墟墓葬铜器上保留的丝织物痕迹,不仅有平纹组织的绢,还有提花的菱纹绮。从大量出土的绚丽多采的汉代锦、绮等实物,可推断当时已使用复杂精密的提花机。东汉王逸在《机妇赋》里对提花机的工作情况描写得比较具体。它已经具有机身和装造系统的联合装置,基本上具备中国传统提花机的各种主要部件。汉代提花机提综的蹑(脚踏)较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三国时马钧对提花机进行改革,省工省时,织出花纹更精美,很快得到推广。后经唐、宋几代的不断改进提高,更加完善并定型。南宋楼?绘的《耕织图》上绘有一部大型提花机,是世界上目前所见最早的提花机图象。元代薛景石《梓人遗制》和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里,有对最具体完整的古代提花机形制的记载和插图。提花机在7、8世纪和12世纪,先后两次传到欧洲,对欧洲提花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