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教会学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教会学校分类:【文化精萃】 (1)天主教或基督教(新教)教会所设立和控制的学校。最早出现于中世纪的欧洲,有教堂学校、隐修院学校、教区学校等。中世纪的大学大都是教会办的。现在某些国家中大量的初等、中等和高等学校仍受教会控制。(2)鸦片战争以后,英美等国曾通过教会在中国设立了很多的大、中、小学。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以后,于1951年接管了外资津贴学校,收回了教育主权。 通常指由基督教会组织设立和管辖的学校。教会学校产生于基督教会建立初期。最早的教会学校有对成人进行教义、教规教育的“教义学校”和以培养神职人员为目标搞的“教义学院”。到公元4世纪,在罗马帝国境内教会举办的学校教育事业已具相当规模。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的世俗文化教育几乎绝迹,学校完全集中在教会手中,以培养僧侣和向群众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要任务。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僧院学校、大教堂学校(或称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 基督教教会最主要的、水平较高的教育机构是僧院学校。僧院学校设立于修道院,有内学和外学之分。内学招收准备充当僧侣的儿童。他们自幼宣誓入院,接受修道训练;外学招收不准备充当僧侣的孩子,他们是走读生,学成后仍过世俗生活。学生一般在10岁左右入学,学习期限约8―10年。目的是培植学生具有僧侣所必备的“服从、贞洁、安贫”三种品质。教学内容没有统一规定。除传授基督教教义外,也进行简单的读、写、算的基本知识教育。后来逐渐把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纳入课程。所有这些课程的教学都贯穿着宗教教育的目的。学校一般由修道院院长主持,由稍有文化的僧侣担任教师。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口授,说明意义,学生记录讲述的内容,诵读牢记。教学用语为拉丁语,采用问答法,实行个别教学。僧院学校对学生的管教极为严格,盛行严酷的不容申辩的体罚和侮辱性的惩罚。大教堂学校设立在主教所在地,由主教以带徒弟的方式传授神学。各主教管区内设立的大教堂学校,直接由主教管理。大教堂学校以培养未来的僧侣为目的,其水平同僧院学校比较接近,学校设备较好,学科内容也更完备些。教区学校是教会对教民和一般世俗群众进行教育的主要机构,附设在村落的教堂中。学校规模很小,设备简陋,没有专门的教学用房,学生在教堂的门厅里或是在牧师的家中上课。学习一般的读、写、算和基督教的初步知识。 教会学校垄断西欧教育事业达1000余年之久。至中世纪后期,新兴市民阶层兴起,几经斗争,赢得了开办世俗学校的权利。但是基督教教会仍开办相当数量的教会学校,同时对世俗学校的控制和影响仍是相当深远的。16世纪宗教改革后,又出现了各新教派的教会学校和耶稣会学校。现在某些资主义国家中有些学校仍为教会所控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