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教童子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教童子法分类:【地域文化】 清代学者王筠著,是中国最早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著作。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小学识字、写字、读书、作诗、作文方面的基本训练,在小学教学论方面也提出了见解。在教法上,《教童子法》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循循善诱。书中说:“孔子善诱,孟子曰教亦多术。故遇笨拙执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诱之。既得其机之所在,即从此鼓舞之,蔑不欢欣,而惟命是从矣。”反对让学生死读死记。作者认为,“学生是人,不是猪狗。读书而不讲,是念藏经也,嚼木札也”。教师要把书中的意思讲出来,让儿童了解,否则,儿童不明白书上讲的意思,自然感觉读书枯燥无味,把学习当成苦差。作者认为,儿童集中精力的时间不能很长,教师要在空闲时给儿童讲些典故,以提高儿童学习兴趣,训练儿童的记忆力和思维。作者认为,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学生对学习感到高兴,积极认真地学,证明教师教得好,就是良师;如果学生疾首蹙额,呆头呆脑,证明教得不好,就是庸师。在儿童认字方面,作者主张“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之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字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讲又不必尽说正义,但须说入童子之耳,不可出之我口,便算了事。如弟子钝,则识千余字后,乃为之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