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敬鸟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敬鸟节

分类:【中国民俗】

又称鸟节、祭鸟节、歌鸟节、赶鸟节、斗鸟节。江华、江永县一带瑶乡,每年农历二月初一采乌梨叶和糯米粉,做成铜钱大的环形粑粑,称“鸟仔粑”。老人们砍下金竹,破成细篾,做成“鸟嘴”,绑在竹竿上,将蒸熟的“鸟仔粑”穿在“鸟嘴”上,插在田边地头,作为献给鸟的节日礼物,说是鸟吃了这种粑粑,便不会吃种在地里的种子和庄稼。然后全家一起吃“鸟粑”,并馈送亲邻。该地过此节时有六条规定:①禁止打鸟、捕鸟、杀鸟;②禁掏鸟窝;③禁止杀鸡、吃鸡肉;④禁止出工动土;⑤禁止舂碓;⑥禁止割蔬菜。对此六条规定人们均自觉遵守,认为如果违禁,鸟雀便会危害庄稼。是日早饭后,瑶胞们便去赶鸟会,进行对歌、赛鸟、赶集等活动。赛鸟又称“斗鸟”,大家把鸟笼集中悬挂在一起,让百鸟争鸣,然后成对地把两个鸟笼门对门地放在一起,将鸟门拉开,让鸟搏斗,经过几轮相斗后才决定胜负。会上对获胜鸟的主人奖给奖金和红绸,获奖者将红绸系在鸟笼上绕场一周,以示胜利。青年男女则利用这一机会寻找心上人。

湘西苗族亦有二月初一将糯米饭放在石碓中舂烂,做成黏性很强的粑粑,粘在树枝上,遍插田间和园内的习俗,谓能粘住鸟嘴,使之不啄食谷种和庄稼。

也称招鸟节、封鸟嘴,是桂东都庞岭一带的富川、恭城、贺州和桂东北全州、灌阳等市县的瑶族以及富川县汉族的节日。在富川县,节日里瑶族做拳头般大的汤圆,内包各种佳肴,煮熟后装在大簸箕里,放在门口的桌上或凳上,任小鸟啄食,俗称“招鸟”。汉族做李子般大小的实心汤圆,煮熟,放到竹枝上,再将竹枝伸出楼外,或插在门口地上。人们还带香烛、纸钱、糍粑和一双小花布鞋,到庙中的神像前摆供,祈求田里无虫无灾,风调雨顺,鸟儿安康。桂中桂平市紫荆乡盘瑶,以二月初一为敬鸟节。这天禁忌下地,认为下地会冒犯鸟神。节日里家家做糍粑,用竹篾编织成各种各样的鸟,悬挂在住宅门口或谷仓墙壁,将鸟嘴糊上糍粑,意为鸟儿常年有食物,不糟蹋粮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