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文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文字

分类:【传统文化】

①汉语文字学术语。即文和字之合称。文指独体字,即不能再分割之书面表意或表音单位。字指合体字,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组合而成之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多也。”如“木”、“土”、“目”三字是文,即独体字;“杜”、“相”二字是字,分别由“木”与“土”、“木”与“目”合成,是合体字。但在实际运用此二字时,并未严格区分。②指记录语言并代表语言之书面符号体系。为后世文字学所用术语。③指书面语言,文章。

文字学名词。“文”和“字”的合称。“文”指汉字结构中的独体字,“字”指汉字结构中的合体字。始用于东汉许慎。他在《说文解字?叙》中说:“苍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南宋郑樵《通志?六书略》谓:“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文”的本义是交错的画。最初的汉字,是依照物类的形状画其貌征、规定其义而产生的,字形就像交错的画,故称作“文”。它是汉字历史上出现得最早而又系统化的形体结构方式,到隶变以前还未断产生。隶变导致汉字成为符号化的表意字以后,“文”因丧失了产生的基础,才不再出现了。“文”的象形表意性很强,是比较纯粹的象形体系文字。虽然在汉字总数中所占比例不大,约是常用汉字的百分之二三十,却非常重要。它包括六书中的全部象形字、指事字及少量会意字。由于绝大多数表示的都是事物的基本概念,具有极强的词义引申功能;而作为基本汉字,又具有极强的组构新字的作用,如同汉语词和字的根,所以是“字”、尤其是“字”的主流(亦全部汉字的主流)――形声字产生发展的基础。“文”的这些功能和作用,在汉字隶变后仍然具有极大的活力,至今盛存不衰。只要汉字存在,这些功能和作用也将存在。至于“字”,其本义是人或鸟类产子。它产生于“文”之后。因其产生是以“文”为基础的,方式又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组合起来构成的,而且根据需要可不断组构,就像人或鸟类产子的由单变双、自少而多一样,故称为“字”。“字”的发展途径是“形声相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即形符与形符相合构成会意字,形符与声符相合构成形声字,所以“字”包括六书中绝大多数会意字和全部形声字。其中的会意字出现较早,而形声字出现较晚。隶变导致汉字失去象形意味虽使“文”产生的基础不存在了,却为“字”的大量产生打下了基础。隶变以后大量产生的“字”,是形声字,会意字很少。随着形声字的大量而不断的产生和发展,“字”遂成为汉字的主流。“字”的产生和发展是汉字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现象。它从一出现起就开始改变“文”不能适应汉语对文字的需求情况。后来随着它的迅速发展,汉字不能适应汉语对文字需求的情况不复存在。同时,也使汉字的性质发生了很大改变,即从以象形为主成为以表意为主,构成了汉字独一无二的表意特征。这个特征,使汉字在当今世界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来。“文”和“字”的意义后世曾长期沿用,但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到现在,则是有限地用于语言文字学、主要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学范围之内。一般和规范的称谓分别为独体字和合体字。“文”、“字”合用,若属泛指,均是就一般意义上的文字(汉字)而言的;若属专指,则是现代语言文字学上的一个科学范围和概念。“文”和“字”单用,现在一般均指汉字或文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