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文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文气

分类:【传统文化】

传统文论的基本范畴。“气” 原指构成宇宙万物本体的“自然之气”,也指人的 “精神”,类似今天北京人所谓的 “精气神”。“气” 有清浊,而清浊之“气” 自然要体现在文章之中,这就是所谓 “文气”。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是魏文帝曹丕,他在 《典论?论文》 中称: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足,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于子弟。”曹丕所谓“文气” 实际是指由作家天生的气质、个性、才能所决定的文章风格。此后,“文气”便成为传统文论的一个基本范畴,并派生出 “逸气”、“骨气”、“灵气”、“神气”等范畴,来表述不同的风格。历代作家都将 “气” 视为文章的精神,如唐韩愈说: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北宋苏辙说: “文者,气之所形”;明归有光说: “文章,天地之元气,得之者,其气直与天地同流”; 清代刘大?说: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 近代曾国藩说:“为文全在气盛”。这些都是作家为文的亲身体会。又有 “养气”之说,将 “气” 视为一种精神状态,可以培养而致。如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刘勰 《文心雕龙》有 《养气》一篇,主张作家应 “调畅其气”;苏辙称:“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文章所体现的作者精神气质。但它的具体内容,在古代文论各个发展阶段有不同变化和侧重。最早将气的概念运用于文学理论的是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他说的“气”即文气,是文章所体现的作家精神气质,其具体内容指作家天赋个性和才能,所以是独特的,不可强求。到刘勰,对“文气”的内容和作用,在理论上作了较全面的综合阐述。刘勰论“文气”,主要在《养气》、《神思》、《体性》、《风骨》等篇。但“气”的内容所指不一。其一指作家写作时的精神状态,其二指作家构思时的思想志气和成文时的才学素质、其三指作家的性格,是形成文章风格的因素之一,其四便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的“气”,指作家个性、才能构成的精神气质。刘勰所说的“气”,实质指作家的精神气质。他的“文气”论则主要阐述作家的天赋、才能和精神气质在从事写作劳动中体现于作品的特征和作用。因此在养气观上强调保养身体,调理精神;在文论上则继承曹丕观点,吸取汉魏晋文论成果,着眼于构思、成文、风格等方面。他说的“气”的具体内容,不但出于天赋,也可以通过学习和修养,取得改变和提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