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断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断发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吴越闽瓯一带的发式。发极短,也称“祝发”、“翦发”、“?发”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越之先世封于会稽,“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列子?汤问》:“南国之人,祝发而裸。”因南方近海,当地人们常于水中劳作而受到水中凶猛动物的伤害,该地人又以蛇龙作为图腾,故将蛟龙形象纹于身上,纹蛟龙之身可避水中凶猛动物伤害,将发剪断亦便利于下水。 壮族一种传统发饰。亦称“剪发”。其式为:将头发的某部分剪短,将另一部分长发挽为髻形,如椎如锤,故断发与椎结是同时并存的。史书屡有记载,如《庄子?内篇》载云: “宋人资章,甫而谪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墨子?公孟第四十八篇》载云: “昔者越王勾践翦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越人后裔乌浒、俚僚等, 皆保持这种发式。直到近现代壮族,仍有这种发式:一是成年男子常将头部四周的头发剃短,然后将中央长发挽为高髻,置于顶端;二是未婚姑娘将前额头发剪短,让其下垂至眉间,谓之“刘海”,表示还没有对象,然后将长发挽为椎结置于头顶。其剪短部分谓之“断发”或“剪发”;挽成髻形如椎如锤者,谓之“椎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