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黑格尔主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新黑格尔主义分类:【文化精萃】 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个唯心主义哲学派别。它产生在19世纪下半叶。盛行于20世纪初。在欧美各国,主要是在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广泛流行。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布拉德雷、鲍桑克,美国的罗伊斯、霍金、布兰沙德、缪勒尔,意大利的克罗齐、詹梯利,德国的克罗纳等。新黑格尔主义哲学的兴起,被资产阶级学者称为“黑格尔复兴运动”。其实,新黑格尔主义并不是如实地复兴黑格尔哲学,而是从右的方面,片面地发挥黑格尔哲学中所包含的“合理内核”,用诡辩论和形而上学代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用主观唯心论改造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论。 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之一。19世纪70年代产生并流传于英国、美国,又称作绝对唯心主义。20世纪上半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尤其在德国、意大利产生很大影响。新黑格尔主义代表人物众多,其学术观点、政治态度差异也很大,但总的来说,这是一股从右的方面复活黑格尔哲学的思潮。 英国是新黑格尔主义的发源地,1865年斯特林《黑格尔的秘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流派的诞生。后来格林、凯尔德兄弟等人亦加入复兴黑格尔的运动。这一运动的特点是反对传统的经验论哲学,强调在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对世界做整体的理解。布拉德雷和鲍桑奎是后来英国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美国有较大影响的是哈里斯等人创立的圣路易学派;影响最大的人物是罗伊斯,他使这派哲学带上了美国实用主义的色彩;布兰夏德是后继者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德国新黑格尔主义的兴起与生命哲学的传播和部分新康德主义者的转向有关,克罗纳、格洛克纳是其主要代表人物。意大利著名的新黑格尔主义者是克罗齐和金蒂雷,后者使这派理论直接服务于法西斯的强权政治。法国的瓦尔、科热夫、伊波利特等人,把黑格尔主义与存在主义结合在一起。 从思想理论上看,新黑格尔主义有如下一些特征:(一)从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向主观唯心主义,把黑格尔所谓最高实在、“绝对”同具有创造功能的自我、本体融合在一起。(二)从黑格尔的理性主义转向神秘的信仰主义,认为最高实在要靠神秘的内心体验、非理性的本能和直觉去把握,信仰与哲学是同一的,甚至高于哲学。(三)强调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研究。对于黑格尔“具体的普遍性”、个别与一般的有机结合、整体性等思想有所发挥;但不能理解辩证法的精髓即矛盾学说,因而把黑格尔的辩证法歪曲为反理性的东西。(四)发挥了黑格尔国家政治学说中的消极因素,宣扬“国家至上”,否定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为极权主义统治制造舆论。但英、美的新黑格尔主义者在不同程度上肯定了国家尊重个人权利的必要性。 新黑格尔主义总的来看是一种右倾保守的唯心主义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渐趋衰落,有些代表人物转向其他流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