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代燕赵长城的修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明代燕赵长城的修建分类:【地域文化】 燕赵地域的长城,历史久远。战国时期燕赵各有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为防匈奴入侵中原,把秦、赵、燕北部的长城联结为一,形成东起辽东、西至临洮(今甘肃岷县)的万里长城。 金山岭长城雄姿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长城,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又延至鸭绿江边凤凰城,全长1.27万余里。长城的河北段是东起山海关,西至怀安西洋口,长约1200公里,加上境内的内三关长城,全长达2000公里。其间有大小关隘268处,敌楼、战台、边门、烽火台多处。为防蒙元势力的南侵,明王朝极为重视北部边境的防务,河北西依太行,北出燕山,战略关隘要地颇多,更重要的是又处在明王朝的腹心之地北京附近,自然更使最高统治者倍加关注,据史所记,明太祖朱元璋北逐蒙元后,即命徐达在古北口至山海关段增修关隘,以为内边。成祖在立都于北京后,“益加缮治”,历代以来,“凡有关阙敝,即加修筑”。洪武二年(1369年),大将徐达驻防居庸关,修筑了一系列关城要塞。九年,朱元璋又命燕山前后十一卫分兵把守北边关隘,当时古北口至居庸关间的烽火台,相望者就达196处。洪武十四年(1381年),徐达又发燕山等卫屯兵1.5万余人,修建永平界岭等32关,同时因山海之险构筑了山海关城楼,周长1500丈,高4丈1尺。次年,又于北平设置关隘一片石、黄土岭、董家口、箭杆岭等200余处。 明嘉靖年间又修建宣大边墙。嘉靖朝从总督宣大侍郎翁万达所请,于大同东路天成、阳和、开山口等处,修墙128里,敌台154座;宣府西路西洋口、洗马林、张家口诸处,修墙64里,敌台10座,斩崖削坡50里,后又在大同西路、宣府东路延修边墙600里。此外,又自老营堡(山西偏关左近)东至平型关(山西浑源南),北抵居庸关而达四海冶(怀柔县北);自平型关迤南,历龙泉关、倒马关、紫荆关(今阜平、唐县、易县太行山地),东北抵居庸关,广建城堡。隆庆年间,明廷命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率部北来,主持蓟辽边务。谭纶和戚继光对蓟镇所辖地段长城,实施了大规模扩建和改建。自居庸关至山海关又构筑敌台3000余座,蓟镇、昌平敌台1200余座。万历年间又续建这段长城,敌台、烽火台密布。蓟镇一带长城,因是拱卫京都所需,建造精坚雄壮,墙体以条石为基,夯土为芯,长砖包墙,方砖铺顶,普遍增高加宽。城墙高达近10米,下宽6米,上宽5米,可容5马并骑,10人并行。跨墙修建的敌台,高达5丈,虚中三层,可容纳百人守备。交通咽喉地段建有关城,如居庸关、西峰口、古北口、山海关等。这段长城建造于崇山峻岭之间,随山势起伏曲折蜿蜒,十分雄伟险要,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作为古代的浩大工程,如作为军事文化的艺术品来看,它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铸成的。 ① 天下第一关雄姿 明?肖显书“天下第一关”匾 金山岭长城御敌枪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