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明儒学案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明儒学案

分类:【文化精萃】

我国第一部学术思想史专著。明清之际黄宗羲撰。六十二卷。书成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内容是根据明代学者的文集语录,按其学术思想、主旨流派、师承传受、时间前后,划分为十七个学案。记187人,另卷首《师说》一章,记17人,共列204人。每一学案首列小序,述其学术渊源与要旨;再列小传,分述学者生平、经历、著作、师承;后摘其文集、语录,间加案语。并将全部学案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以程朱之学为主,陆学次之;中期专述阳明之学,包括其弟子王门各学案;末期述王学修已派、立东林、蕺山两学案。取材精审,评价切要,为学者称许。其内容及形式对后世均有很大影响。乾隆四年(1739)慈溪郑性刻本为各本所祖。后有《四部备要》、《四朝学案》、《国学基本丛书》等本。

中国第一部学术思想史。明末清初黄宗羲著。明朝亡国后,黄宗羲隐居不仕,在家乡著述讲学,屡次拒绝清廷的征召。这部 《明儒学案》 就是他晚年对明代学术思想 “算总账”的成果。“学案” 是黄宗羲的创体,即对学派源流、发展、演变等分别加以案考,以反映一代学术思想的来龙去脉。梁启超曾说:“清代学术之祖当推黄宗羲所著《明儒学案》,中国之有学术史,自此始。”但 《明儒学案》与现代通行的哲学史或思想史在写法上颇不相同,它是以明代最有影响的十九个学派为纲,每一学派即立一 “学案”,每案首列小序,述其学术渊源与要旨,再立小传,记载学者生平、著作、师承等,最后摘录其文集、语录等。间加案语,申明己见。黄宗羲首先是一位思想家,以思想家来撰写《明儒学案》 这样的学术思想史,不可能没有高论。但 《明儒学案》是 “史”,而不是 “论”,其价值并不在黄宗羲发表了多少自己的意见,而在其将明代错综复杂的学派以一种纲目分明、条理清楚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某学派某学者的思想观点一一有案可稽,而且是原文原话,让读者可以直接了解他们的思想观点和学术主张。事实上,黄宗羲常常是将自己的 “论” 寓于 “史” 中,如他不为李贽立案,就表明了他对这位反传统的思想家的否定态度。“史” 都是由人写的,是作者或编者心中的 “史”,尽管如此,《明儒学案》 已经以最大的限度,排除了主观臆断、随意褒贬的通病,故直到今天,还不失为研究明代哲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中国学术史、哲学史著作。明清之际黄宗羲撰。65卷。最早版本为清乾隆四年(1739)慈溪郑性刻本。后有《四部备要》本、《四朝学案》本、《国学基本丛书》本及中华书局排印本。是书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著成。立19学案,记208人。全书首列《师说》,以下分述诸家。明前期以程朱学为主,陆学为次,立崇仁、白沙、河东、三原四学案;中期专述阳明学,首列姚江学案,复分王学之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六学案,并别立止修、泰州、泉州三学案,单叙诸派以外儒学案。末期记王学修正派,立东林、蕺山二学案。每案首列小序,述学术渊源及学术要旨;再列小传,分载学者生平、经历、著述、师承;最后摘其文集、语录等不一,以见其思想学说。间加评论,以申己见。形成我国第一部体例精严、内容宏富、观点鲜明的明代学术史、哲学史专著,历来受到学者好评。另外,作者还提出很有见地的学术史观。其要点为:(一)把握宗旨,即把握各学派、学者的思想要点、体系要领。黄氏谓:“大凡学有宗旨,是其人之得力处,亦是学者之入门处。天下义理无穷,苟非定以一、二字,如何约之使其在我?故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明儒学案?凡例》)(二)清理学脉,即阐明各学派、学者的学术发展源流。黄氏称:“羲为《明儒学案》……为之分源别派,使其宗旨历然”(同上),疏理出有起点、有中点、有终点的学术发展史。(三)提倡创见,即鼓励创新,防止学术僵化。黄氏说:“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凡依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同上)这些观点极富心得,对后世治学术史者影响甚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