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明太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明太祖

分类:【传统文化】

明朝的开国皇帝,即朱元璋。出身在濠州钟离 (今安徽凤阳东) 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少年时曾经为地主放牛,十七岁那年,父兄死于瘟疫和灾荒,他难以为生,便出家当了和尚。不久,江南大乱,群雄并起,一无所有的朱元璋投奔在濠州起兵的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很快得到郭子兴赏识,被提拔为一名小头目。郭子兴后来又将养女嫁给他,朱元璋在军中的地位骤升。郭子兴病死后,所部由朱元璋统率,当时他才二十七岁。朱元璋虽然 “目不知书”,但却胸怀远大,非一般的草头王能比。儒生李善长到军中谒见,朱元璋问他: “如今四方兵起,何时能太平?” 李善长答道:“秦末大乱,汉高祖以布衣起兵,他为人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年功夫便平定天下。”这番话对朱元璋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为部下制定严明的军纪,以拯救黎民为口号,于是声威大振,刘基、宋濂等一代精英相继聚集到他的义旗之下。经过数年厮杀,三十九岁的朱元璋终于战胜江南群雄,自立为吴王。他随即令大将徐达以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率师北伐,翌年即攻克大都 (北京),推翻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朱元璋也在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中,在今天的南京即皇帝位。朱元璋来自社会最底层,深知元末的弊政和腐败的吏治,开国之初,他就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对地方豪强也毫不手软,使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吏治号称清明。但他对功臣却心狠手毒,不惜大开杀戒。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杀功臣是出了名的。他以谋反罪先后诛杀宰相胡惟庸、大将军蓝玉,两案牵连被杀者近五万人,几乎将功臣宿将一网打尽。深谋远虑的刘基急流勇退,告老还乡,但最后还是被他毒死。徐达在开国功臣中名列第一,据野史记载,徐达背上生疽,忌吃蒸鹅,朱元璋却偏在他重病的时候特赐蒸鹅,徐达只得流着眼泪,当着使臣的面吃下去,没过几天就发病而死。连李善长、宋濂这样德高望重的老臣也未能善终。朱元璋最关心的是巩固皇权,唯恐大权旁落,诛杀宰相胡惟庸后,干脆将古代君主政体中实行了近两千年的宰相制度永远废除,彻底解决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并且宣布今后有谁提议恢复设立宰相,格杀勿论。朱元璋手中有一支叫 “锦衣卫” 的御林军,可以侦察、逮捕皇帝以外的任何人,胡、蓝二狱就是由锦衣卫包办的。朱元璋的霸道也是出了名的,他曾明文规定,“寰中士夫不为君用者”,罪至抄?。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疑忌心又重,往往以文字疑误杀人。据 《廿二史?记》“明初文字之祸”条载,不少地方官员因在贺表中有 “作则垂宪”、“垂子孙而作则”、“圣德作则”(则和贼谐音)、“天下有道” (道和盗谐音)、“睿性生知” (生和僧谐音)、“体乾法坤” (法坤和发髡谐音) 等语,而莫名其妙地掉了脑袋。例如,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贺表中有 “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 等语,朱元璋读罢大怒,说: “生者,僧也,光则剃发也,这是讽刺我当过和尚;则字音近贼,是讽刺我当过红巾军。”这位教授的脑袋便搬了家。有一位僧人献谢恩诗,中有 “殊域” 一语,朱元璋说: “你用这个殊字,是谓我为歹朱。” 这位和尚的脑袋也搬了家。这种文网,真是防不胜防。《七修类稿》 载,朱元璋私游一寺,见庙中有题诗:“大千世界何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又何妨?”这首诗咏的是布袋和尚(弥勒佛),也可能隐寓有讽喻时政之严的意思,朱元璋竟将寺僧全部杀死。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皇帝,心理近于变态甚至疯狂,虽被史家叹为 “命世雄才”,但也难逃 “暴君” 之恶名。晚年的朱元璋非常孤独,活着的开国功臣只剩下汤和一人,这位厚重少文的同乡因为自请解除兵权,深得朱元璋欢心,故能善始善终。据《明史?汤和传》 载,明太祖曾经派专车将远在故里养老的汤和接到皇宫,回忆家乡的往事和打江山时的情景,这位铁石心肠的皇帝竟然流下了热泪。朱元璋将功臣宿将几乎斩尽杀绝,但他死后不久,却发生了藩王争夺皇位的内乱,继位的建文帝此时竟然找不到统兵之将。朱元璋 “自毁长城” 的恶果让这位皇孙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即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幼名重入,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 人,出身佃农。少时穷困,十七岁在皇觉寺出家,遇荒旱,不得不到外地化缘游食,生活十分艰苦。他自己曾回忆这段生活说: “众各为计,云水飘扬。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西风鹤唳,俄淅淅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其汤。” 数年的磨炼使他增长了阅历和本领。元至正十二年 (1352) 参加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以 “度量豁达,有知略”被视为心腹,并嫁以养女马氏。郭子兴死后,他便成为这支农民军首领。至正十六年,攻占集庆,废除元代一些苛政。时刘福通转战于两淮、河南等地,迫使元军无力南顾; 而皖南、浙东一部分地区的元军势力较为薄弱。于是,朱元璋利用有利形势,很快控制皖南及浙东的东南部地区。在打下徽州 (今安徽歙县) 时,他采纳老儒朱升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建议,以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实行屯田 还聘请浙东地主文人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人到应天 (今南京) 参政。至正二十二年,朱元璋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二十三年,困守安丰 (今安徽寿县南) 的韩林儿、刘福通遭张士诚袭击,刘福通遇难牺牲,韩林儿被朱元璋救出,安置在滁州(今安微滁县)。此后,朱元璋西灭以武昌为据点的陈友谅,东败以平江为据点的张士诚。接着又派大将廖永忠在瓜州凿船沉溺韩林儿于江中。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定张士诚,占有东南半壁江山后,就派大将徐达北上伐元。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不久,以应天为南京。同年,北伐军攻占大都(今北京),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明朝建立后,在四川存在着割据政权夏,在西北、云南等地存在着元朝的残余势力。朱元璋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统一。为了防御逃亡到上都的元顺帝及其后裔卷土重来,在长城一线遍立卫所,分军把守,修城屯田,并分封诸子为王,以亲王守边,专决军务。在位期间,正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 移民屯田和实行军屯; 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 徙富民、抑豪强; 下令解放奴隶;减免赋役; 严惩贪污; 并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全国垦田八百五十万余顷,人口达六千余万,工商业也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洪武九年 (1376),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掌管财政和民政; 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法庭和监狱; 设都指挥使司掌军政,布、按、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直接由朝廷指挥。在中央于洪武十三年借胡惟庸案,废除中书省,取消丞相,提高原光在中书省以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使直接听命于皇帝。他对军事机关也进行了改革,使军权也控制在自己手中。此外,还设立了锦衣卫和巡检司,以侦察、监视大臣。他又与谋臣刘基商定,考试专以 《四书》、《五经》命题,答卷只能以朱熹等人的注为依据,以培养驯服忠顺的官僚。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极大地加强了。三十一年病死,终年七十一岁。葬孝陵(今江苏南京)。庙号太祖。有后妃四人,其中马皇后对其帝业多有裨辅之功。死后有妃嫔,宫人四十殉葬、有子二十六人,皆封王。有女十六人,十四人长成。

明太祖朱元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