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昭君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昭君怨

分类:【传统文化】

词牌名。汉乐府有《明君》曲,咏昭君出塞;古琴曲又有《昭君怨》,词调名本于此。又名《洛妃怨》、《宴西园》、《一痕沙》。双调,40字,两仄韵两平韵。上下片1、2句分别押仄声韵,第3、4句分别押平声韵。上片与之同,下片5句、3仄韵、两平韵属变体。以6字句换头者为正格,用5字句换头仅见宋代蔡伸一首。

①汉代民间歌曲。西汉宣帝时,与匈奴和亲,将宫妃王嫱即王昭君,嫁给单于 “汉人怜其远嫁,作此歌”。遂盛传于世。至晋代,因避司马昭之讳,。改其名为《明君》 曲。时著名歌女绿珠改制新词曰: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英。” 遂入于清商三调歌曲中。至唐中期,词、曲皆存。“安史之乱” 后,尚传四十言。至唐末,“仅存二十六言”。②古琴曲。由上述之民歌改编而成。初名 《怨旷思惟歌》,后改称 《王昭》及《明君》,晋代,有 “平调明君” 三十六拍及 “胡笳明君” 二十六拍、“蜀调明君” 十二拍、“吴调明君” 十四拍等曲。至宋代,遂定名为《昭君怨》。明代又改称《龙朔操》,载于朱权所编古琴曲谱《神奇秘谱》 中的 《霞外神品》部分。其他古琴曲谱亦多载是曲。

西汉歌辞。《乐府诗集》收入琴曲歌辞。作者王嫱。据《汉书?匈奴传》:“竟宁中,呼韩邪来朝,汉归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王昭君,名嫱,汉元帝宫人,《琴操》说她入宫五六年未获元帝宠幸,心中悲怨,后单于使者来汉朝贡,元帝欲以一女赐予单于,昭君主动请行。“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事实上,此歌是昭君身处匈奴、自悲身世、抒发怀乡思亲之情的作品,首先以萋萋的秋木、萎黄的秋叶起兴,造成一种凄凉、萧瑟的气氛,然后以鸟自喻,“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升云,上游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抑沉,不得颉顽。虽得委食,心有徊徨。”结尾处哀怨、悲伤的情绪达到顶点,发出了沉痛、激切的呼号:“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昭君远嫁匈奴、终老异乡的不幸身世为后人所同情、嗟叹,历代以昭君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很多,脍炙人口的有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宋王安石《明妃曲》,元马致远《汉宫秋》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