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昭陵六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昭陵六骏

分类:【传统文化】

唐昭陵的六马浮雕石刻。昭陵位于陕西省醴泉县东北?(zhōng)山。六骏指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唐王朝时所骑的6匹战马的雕像。刻于贞观十一年(637)。六骏姿态雄劲,高度体现了我国古代的雕刻水平。今存“什伐赤”、“青骓”、“特勒骠”、“白蹄马”4块陈列于陕西省博物馆,另2块“拳毛”、“飒露紫”被盗,现存美国费城。

唐代石雕。唐太宗李世民在建大唐王朝征战中的六匹坐骑:飒露紫、拳毛、白蹄鸟、特勤骠、青骓、什伐赤。李世民为纪念其开国之武功,于贞观十年(636)将六马浮雕于石。六骏原立在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九峻山唐太宗昭陵的司马门东西

殿内,1914年六骏被毁坏,其中飒露紫、拳毛二骏被盗出国外,现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现已复原,并复制了国外的二骏,陈列于陕西省博物馆(西安碑林)。昭陵六骏为高浮雕石刻,六马姿态各异,有静立、有奔驰,雄健有力,雕刻技艺高超,有魏晋之遗风,又可看出唐代现实表现手法,堪称唐代造型艺术精品。

我国纪念性高浮雕的杰出作品。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九峻山主峰内。六骏石刻原嵌于昭陵司马门内的东西壁间。六骏的名称是“飒露紫”、“拳毛”、“白蹄乌”、“特勒骠”、“什伐赤”和“青骓”。它们分别雕于高1.75、宽2.05、厚0.30米石灰岩石板上。

“飒露紫”在六骏中尤为突出。《新唐书?丘行恭传》:“从讨王世充,战邙山。太宗欲尝贼虚实,与数十骑冲出阵后,多所杀伤,而限长堤,与诸骑相失,唯行恭从。贼骑追及,流矢著太宗马,行恭回射之,发无虚矢,贼不敢前。遂下拔箭,以己马进太宗,步执长刀,大呼导之,斩数人,突阵而还。贞观中,诏斫石为人马,象拔箭状,立昭陵阙前,以旌武功云。”即指此石刻。浮雕中丘行恭侧立,左手持马缰,右手拔马胸前箭。“飒露紫”垂头贴近行恭,左后腿微屈,拔箭时痛楚之状隐隐可见。雕刻手法精练,构图虽简括,但意境深远。

“拳手”是李世民与刘黑闼作战时的乘骑。浮雕中的“拳毛”作缓步行进状,暗示着主人征战时从容不迫的气度。浮雕对骏马硕壮健美的躯体和俊逸的风姿作了充分表现。

“白蹄乌”是李世民征战薛仁杲时的坐骑。浮雕中的“白蹄乌”作飞驰姿态。它四蹄腾空,鬣毛、马鞍、脚蹬均向后飘动,马尾后扬,表现了强烈的动态。

“特勒骠”是李世民击败宋金刚时的坐骑。浮雕中的“特勒骠”筋健骠肥,孔硕有力。作品抓住它缓进的姿态,刻划出坚定、自信的神情。

“什伐赤”是李世民征战窦建德时的坐骑。浮雕中的“什伐赤”作奔驰状,作风写实,雕刻精细,刻划了骏马劲健的气魄和坚韧的品质。

“青骓”是李世民与窦建德作战后期乘坐的战马。浮雕中的’青骓”亦作奔驰状。在雕刻技术和表现骏马的内在气质方面,亦达到很高的水平。

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二石,流散国外,今在美国费城宾西法尼亚大学美术馆。其余四石今由陕西省博物馆收藏。

流传于陕西醴泉。唐太宗陵寝前的六匹骏马,不仅雕刻精美,而且作临战之状。相传当年安禄山叛变,打到潼关,玄宗派大将哥舒翰拒敌。歌舒翰以坚守潼关的战略使叛军不得前进,但杨国忠奏说哥舒翰别有所图,玄宗命哥舒翰出战。哥舒翰明知出战必败,潼关难保,但君命难违,只得出关在灵宝与叛军会战,结果被叛军围困。正在危急关头,忽然来了一队黄旗军,解了哥舒翰之围。第二天,昭陵守陵官报告,昨天昭陵六骏和石人突然失踪,不久又回到原处,石马、石人个个大汗淋漓,好象参加过战斗。这时,人们才知道,在灵宝解哥舒翰之围的,原来是昭陵六骏。从此,立在太宗陵前的这六匹石马,就成为临战的姿态了。

昭陵是唐太宗的墓陵,位于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九?山,它是唐朝18个墓中最大的、陪葬陵最多的陵墓。在昭陵中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其中著名的昭陵六骏就出土于此墓。在昭陵司马门两庑有六匹战马浮雕,这六匹战马是飒露紫、卷马蝽、毛蹄马、特勒骠、青骓、代伐赤,这六匹战马原是唐太宗六匹善战的坐骑,在他立国之前的征战中,他经常骑这些马闯阵、破关,唐太宗为纪念这六匹战马,宣传自己开国的功业,特命人在他的陵墓中雕刻了这组战马浮雕图。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