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普及教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普及教育分类:【地域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山东省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城市占80%以上。山东省政府为普及教育,大力发展小学教育,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1949年,全省有小学27476所,在校学生19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20%,至 1957年,小学发展到52337所,在校学生490多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提高为53.7%。为了扫除成人文盲,省政府成立了省扫盲工作委员会、省扫盲协会和教育厅工农教育处。工农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举办冬学、民校、夜校、识字班和机关干部文化补习班。1952年,推行以注音符号为工具的“速成识字法”,在全省形成轰轰烈烈的扫盲热潮。据1952、1953年统计,全省扫除文盲近40万人。1955年,毛泽东为《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写了批示,指出农民“可以自己组织学文化”。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于1955年下达了“关于在农业合作社中建立记工学习班的指示”。全省记工学习班遍地开花,为农业合作社培养了大批记工员和会计。在城市,1953年开始出现“工农速成学校”、“机关干部学校”等成人业余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机构,贯彻了为工农开门的方针,确立了工农教育的地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