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景德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景德镇

分类:【传统文化】

地名。即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东晋置,原名新平镇。因地处昌江东南,又名昌南镇。其地瓷土丰富,以盛产瓷器驰名中外,号称“瓷都”。汉时已有陶器业,唐代盛产陶瓷。今石虎湾、胜梅亭等处发现唐代窑址,有青釉、白釉两种产品,以支烧为主。宋代景德年间设置官窑,烧瓷以作贡品,“景德窑”名扬全国,遂改称景德镇,属浮梁县。南宋时景德镇所产白瓷称“南定”(“北定”为定州窑,今河北曲阳县),以其白度、透光度之高推为宋瓷代表作之一。今湖田、湘湖、南市街、柳家湾等处发现宋代窑址,以垫烧为主,部分为烧覆器,有白釉、影青釉,装饰手法以刻、印为多。湖田窑址产品最精美,胎色洁白,质细腻,薄胎仅2毫米,其白度、透光度接近现代细瓷水平,釉色白中透青,似青白玉器。元代以烧乳浊状白釉器著称,器中印“枢府”二字,世称枢府瓷。清代设御窑。烧瓷白土出自附近高岭山、祁山,世界制瓷粘土“高岭土”即由此命名。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景德镇东晋设镇,由于位于昌江之南,始称昌南。后因大将陶侃擒“寇”于此,更名为“新平”。至唐代,因“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故改称“浮梁”。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真宗赵恒命在此烧制御器,质地精良,闻名于世。由于器书有“建年景德”字样,故天下都称“景德镇”沿用至今。景德镇素以瓷都驰名中外。据考,早在战国时代,这里就有了制陶业;唐代制瓷业已较成熟;宋代成为我国的重要产瓷区;元代成为全国制瓷技艺最高的窑场,并设立了“浮梁瓷局”;明、清以来,景德镇一直是全国的瓷业中心,制造皇宫用瓷的御窑厂均设在此地。景德镇瓷器花色品种很多,装饰典雅美观,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四大名瓷;薄胎瓷被誉为“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市名。著名瓷都。在江西东北部昌江南岸。邻接安徽,在皖赣铁路线上。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原名“新平”,“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因居昌江之东南,又名昌南镇,唐设新昌县,后改浮梁县,宋景德年间改景德镇。元属浮梁州,明清均属饶州府浮梁县,1949年分县设市,1957年县市合并,成为江西省辖市。瓷土资源丰富。制瓷历史至今已有2000多年,早在宋代此地就是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明、清两代,在此设御厂。“景德窑”,向为世人所珍爱,蜚声中外。素有“江南雄镇”之誉,旧与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河南朱仙镇齐名,并称为我国四大名镇。景德瓷的特点是“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明代开始,制瓷技术更臻完美,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烧瓷技艺也外传朝鲜、日本等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外瓷在国内倾销,瓷业日趋衰落,国民党统治时期,更濒于破产。解放后,经政府大力扶持,已恢复发展,产品除日用瓷及工艺美术瓷外,还有电瓷、建筑瓷、特种耐酸瓷、耐热瓷等工业用瓷,并建有电力、机械、电子、化学等工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此地除瓷器外,自古也以茶市著称,曾有“一瓷二茶”之说。附近除历代矿窑遗址外,1981年发现的136处明代世俗建筑群,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瓷窑发展史的重要文物资料。名胜古迹有建于唐代的“红塔”,宋代大诗人苏轼与佛印和尚饮酒赌诗的莲花塘。近年成立的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展览内容极为丰富,受到国内外的好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