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曹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曹刿

分类:【文化精萃】

春秋时鲁国大夫,即曹沫,一作曹?。鲁庄公十年(前684)齐侵攻鲁,他求见鲁公,询问鲁庄公退敌之策,听了鲁庄公的陈述后,他指出鲁庄公提到的取信于民最为重要,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战之能胜,他要求随从鲁庄公出战,作为陪乘,协助指挥。两军战于长勺(今山东省莱芜东北),他劝鲁庄公不要贸然出击,而令士卒严守阵地。齐军三次擂鼓进军,均被严阵以待的鲁军用箭射退。齐军士气大衰,而鲁军则保持高昂斗志,曹刿当机立断,请鲁庄公下令出击。鲁军一鼓作气,大获全胜。后两国合盟,他身怀利刃,挟持齐桓公要求齐归还侵鲁之地,订立盟约后,才释放齐桓公。其事迹载于《左传》、《史记?卷八十六》。

春秋鲁人。《左传》、《谷梁传》、《国语?鲁语》均作曹刿,《史记》《齐太公世家》与《鲁周公世家》均作曹沫。其人深明军事与政治谋略,且有勇力。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曹刿立足于取信于民的政治基础,选取齐师士气衰竭的有利时机,大败齐师。其论战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庄公十年)此乃后世兵家所言“避其锐气,击其堕归”。鲁庄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齐鲁会盟于柯(今山东东阿西南),“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使其“反鲁之侵地”,(《谷梁传》鲁庄十三年称此为“曹刿之盟”。)鲁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71年),“公如齐观社”,曹刿又以“非礼”而力谏,认为“礼”是“所以整民”的法典,“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羲,帅长幼之序。”(《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后人或视曹刿如一介“勇夫”,实有失其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28:58